杭州湖滨街道“兵心工程”送上精神慰藉
老兵心事我来听
记者 肖淙文 通讯员 罗洪
开栏的话:退役军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营造关心爱护退役军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社会氛围,本报今起推出《关爱退役军人 老兵再建新功》栏目,报道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爱,以及退役军人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敬请垂注。
杭州湖滨街道“兵心工程”送上精神慰藉
老兵心事我来听
本报讯 (记者 肖淙文 通讯员 罗洪) 在84岁的退役军人杨章耀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篇文章收到战友的评论最多。“老杨,你们社区活动这么多,真是好福气啊。”“羡慕,真希望我们也能有这样的服务组织。”……杨章耀笑着向人们展示这篇他写了半个月的推广建议信,其中记录了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双拥优抚工作所做的点点滴滴。“我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应该让更多老兵能享受这种温暖的‘兵心工程’。”杨章耀说。
杨章耀所说的“兵心工程”始于去年9月,湖滨街道出资5万元引入社会化服务,委托浙江省大爱老年事务中心为辖区的老兵开展优抚工作。看电影、踏青、包粽子、学智能手机使用、上门慰问……大爱老年事务中心以“敬老兵,爱老兵”为宗旨,已组织集体活动22次,个案服务50余人次,慰问送温暖277人次。
“以前,街道的老兵分散在各个社区,不少人缺少精神寄托。”湖滨街道民生保障中心主任王杭说,街道有退役军人1100多人,其中退休在家有活动能力的100余人,一些老兵长期面临身体健康问题,急需关怀。
今年90岁的老兵郝龙清参加过抗美援朝等。优抚工作中让他最难忘的,就是志愿者上门为他做采访,记录他的从军故事。“这些小辈把我说的一字一句都记下来,我很感动。”郝龙清胸前挂着几十枚军功章,每一枚背后都是一段出生入死的记忆,如今这些故事有了传承。
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倾听老兵经历,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整理老兵故事,并组织老兵回顾军旅生涯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事件并展开交流,将老兵们沉睡的光荣记忆再次唤醒,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老兵们的表达欲特别强,他们的精神需求更需要被重视。”大爱老年事务中心负责人张莉莉说,目前收集整理的老兵故事有接近10万字。
一系列精神关怀和暖心活动也激发了老兵“自助助人”的风气。项目组联合老兵共同建立了“湖滨老兵志愿团”,一批热心的老兵、军属从被帮扶对象成为助人的志愿者。老兵程杰原本患有慢性病。工作人员通过一次次探访慰问,并鼓励程杰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现在的他已经成了老兵志愿团的活跃分子。上门慰问其他老兵、参与服务活动,程杰都尽心尽力。“我觉得自己又一次实现了自我价值。”程杰说。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关怀老兵工作中,营造全社会关心、尊崇退役军人、军属的良好氛围。”上城区民政局综合事务科科长罗洪说,自2015年起,上城民政就开始探索社会化优抚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手段构建起老兵关怀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