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农村治理题材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北京首映
乡村小故事 时代大变迁
记者 严粒粒 郑文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严粒粒 郑文) 12月10日,作为国家电影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影片,讲述浙江农村基层治理成果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春天的马拉松》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影片由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和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在12月14日登陆全国院线。
现实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丰厚源泉;身边人事物能够折射时代变迁。2014年,宁海在全国推出第一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下称《36条》);今年年初,作为农村基层治理样本,它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影片核心剧情即取材于当地推行《36条》的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在筹备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的过程中,村长方春天为了村中的大小事务来回奔忙;村民方婶快乐地经营着连国际友人都经常光顾的山顶民宿;村中年轻人在泥金彩漆工坊传承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
“拍摄农村片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导演夏晓昀介绍,主创团队花费数月走访了宁海几十个村镇,所到之处深深感受到乡村干部的热情、善良、朴实和充沛干劲和《36条》的深入人心。
电影在宁海实地取景拍摄。为求真实、全面体现基层生活和《36条》的现实意义,影片剧本前后打磨了数次,风格上也做过多种尝试。在拍摄技术方面,影片使用了最先进的无人机航拍和4K高清摄影技术;在内容方面,十里红妆、泥金彩漆、宁海平调等当地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银幕上惊喜亮相。
演员与作品也是相互成就的。优秀的演员是敏锐的发现者和感知者,应当与时代同频共振。
演员张铎饰演村长方春天。他早前主演的讲述杭城名餐馆故事的历史大剧《楼外楼》在全国范围内曾掀起热议。对他来说,价值观的提升是这次拍摄的最大感受:“扮演方春天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戏里,‘我’心里装的是全村的利益;戏外,我们也要多思考,多利他。关于角色,希望观众能够认可我所展示的新时代村长的样子。”
尽管导演是第一次执导农村题材电影,不少演员此前也鲜少拍摄农村题材作品,但主创团队一致表示有信心献给观众一部真实、动人而又可看性强的作品。
浙江作为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近年来创作推出了《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一批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现实生活的优秀影视剧。这些兼顾戏剧张力和社会效益的艺术作品,在时代万千气象的景深下,用“小人物”演绎“大时代”,并取得了震撼人心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浙江取材,上海主创《春天的马拉松》也为推动长三角影视创作资源共享提供借鉴意义。
银幕的光影,记录着乡村的变化。“我的心中有个梦,有个云顶梦……继续往前走,总能见到光亮。”银幕上,当村长方春天站在山顶俯瞰一片翠绿的乡村美景时,他也道出了《春天的马拉松》的片名寓意:实现乡村振兴似一场马拉松——路途遥远,但前方必将风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