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34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

陈民宪:我心澎湃三江潮

  “一座桥,两座桥,五座,十座,一百座桥/家乡的大桥么佬佬/鼎鼎有名是灵桥……”童谣缓缓而出,道出三江之上灵桥古老绵长的故事。这首《故乡的灵桥》是宁波词作家陈民宪最为得意的作品,在他的笔下,三江口是绕不过的文化主题。

  从小长于三江岸,几十年工作在宁波文化旅游系统,陈民宪对这里的一切了然于胸,见证着、参与着改革开放以来三江口的文化变迁:从一个地理方位嬗变成为宁波群众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又成为音乐产业高地。

  一场比赛引发全城轰动

  退休后,陈民宪还会经常到中山广场走走,这里记录着他许多难以忘怀的职业记忆……

  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中山广场,几经沉浮,如今已经转身成为当地最具规模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几处亭台间,票友班子设备齐整,咿咿呀呀,荡着柔美的江南越剧;空旷处,庞大的广场舞队伍随着动感的旋律摇摆。

  时光回转到上世纪80年代,这些群众自发性的文化活动画面几乎难得一见。“那个年代,一没有地方,二没有设备,可以说没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条件,普通群众可以参加的文化活动匮乏”,陈民宪住在当时中山公园附近的社区,对普通群众难以参加文化活动的状况深有体会。

  而普通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一点即燃。80年代,港台流行歌曲伴随着砖头式录音机和盒式录音机进入大陆,“低、慢、软、弱”的音乐很快风靡。

  迎接还是抵制?历史契机下,1984年,担任海曙区文化馆副馆长的陈民宪以拥抱的心态面对新文化样式,策划了一场宁波历史上首届中外流行歌曲演唱大奖赛。比赛史无前例设置了奖金,一等奖100元、二等奖50元……参赛者可以参加招待会,免费提供饮料。

  比赛消息在宁波当地媒体发布,文化馆唯一一部在传达室的电话被报名电话打爆。在陈民宪的笔记里,有这么一段生动的记录:报名处,一张张充满青春的脸在闪现,不说工厂的年轻人背着吉他,乡村的姑娘骑车进城,校园里的小歌手一批批结伴而来,就连在甬探亲的黑龙江笔架山农场的一位“北大荒”女青年,也兴致勃勃地报上了名……

  “实在没有想到啊,一周时间,竟然有340人报名。”陈民宪说。

  “这场比赛引发了极大轰动,大街上青年人奔走相告。一阵阵青春浪潮漫过了海曙区文化馆音乐厅,连续六个晚上预赛复赛,这里成为全城年轻人最瞩目的地方。”陈民宪颇有些得意。

  大型群文活动风生水起

  一场流行音乐比赛来得恰到好处,春风化雨一般解冻着宁波群众文化的冻土。

  但长期以来场地的缺乏依旧制约着宁波开展大规模的文化活动。1997年,富邦体育场建成,宁波开始有了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场地。就在这一年,宁波开始举办国际服装节。

  而整个服装节最重要的开幕式总策划再次压到陈民宪的肩上。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陈民宪都用在了筹备这台开幕式上。为了让这台宁波历史上首届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完美呈现,组委会专门从北京请来专业灯光舞美加入到团队。“我们当时集中在一家宾馆办公,不知道开了多少次讨论会。”最终,陈民宪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东方霓裳”四个字,成为开幕式的主题。

  陈民宪和几千名学生一起,练了大半年。当开幕式尾声烟花飞腾、在天空开出无数绚烂的花火时,陈民宪和身边的服装节总协调陈国强紧紧拥抱,两个大男人抱在一起放声而泣,泪水中有艰辛和欢喜。

  1998年,宁波市政府拨款建设现代化的中山广场,为宁波市民开展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时任宁波市文化局分管群众文化和大型文化活动的副局长陈民宪开始着手准备。于是,世纪之交的中山路“新世纪新宁波”大巡游和中山广场上的“世纪之夜”广场综艺晚会、音乐烟火晚会应运而生。

  作为这场活动的总策划和现场总指挥,陈民宪保留着当年的照片。大巡游在城区主干道——中山路上举行,队伍由21辆彩车、21个方阵组成,分为“城市之光”“灿烂文化”“花开时节”三个篇章,历时近1个半小时。

  当时对讲机还没有应用到活动现场,许多现场协调只能靠跑步相告。为了防止巡游队伍脱节,陈民宪只能不断来回跑动,“按照方案,方阵到了每一个路口都要停下来表演,为了让每一个方阵都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演出,我们只能在一旁提醒。”这一天,陈民宪跑跑停停,巡游结束时,他瘫坐在中山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动弹不得。

  而前一天——2000年12月31日夜晚所发生的一切,陈民宪至今仍历历在目:几万人挤在中山广场,每一个表情热情灿烂,透出高昂期待的情绪。

  助力15分钟文化圈

  一座城市在经历了大型文化活动等的赋能,文化软实力逐渐实现了提升。

  但在本世纪初的头几年,陈民宪越来越感受到群众对于文化生活有了更加深层次的需求。

  2001年,宁波提出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活动圈”的理念,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人人享受文化”,这是宁波群众文化的一项重大变革。在陈民宪的推动下,当年选定了划船社区、万安社区等几个小区作为试点单位,建设社区文化宫和社区阅览室。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亲民。

  2001年,陈民宪又多了一份兼职,担任城市雕塑引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进步的表现。”陈民宪说。

  宁波第一批成规模引进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倾注了陈民宪许多心血。“当时我们策划名城·名人·名作的主题,通过中国雕塑学会向全国艺术家进行推荐”,陈民宪描述,一下子征集到了几百件雕塑小样展出,并由市民打分确定最终入选作品。历经3年时间,经国内顶级雕塑家之手诞生的12组雕塑作品陆续成为宁波三江口一带靓丽的风景。

  如今,在宁波三江口一带,或先锋或传统的城市雕塑罗列其中,展示着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在宁波永丰西路旁的沿江绿地上,一名美丽的女子倒立在江边的田螺上,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制作的雕塑《田螺姑娘》,线条流畅、形式夸张;在江北槐树路绿化带,矗立着高2米的雕塑作品《晚归》,表现的是女子在一天劳作之后,肩背农具把家还……

  创作,记录城市历史变迁

  如今,陈民宪怀着词作家的初心,正在用歌词记录着宁波的历史变迁。

  去年底,一场以“此心歌处”为主题的陈民宪作品音乐会在宁波音乐港核心区域的宁波大剧院唱响。这台音乐会可以说是陈民宪对三江口、对宁波的一次集中讴歌。

  陈民宪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合作的《吉祥的港湾》,浓缩了宁波城市历史文化特性和诗意意象,数百次的传唱,早已被很多人认作“宁波之歌”。

  如今,许多音乐相关周边产业落户在宁波音乐港,三江口正在成为新的音乐高地。这与宁波近年来的“音乐之城”建设密不可分。而陈民宪和团队一起为“音乐之城”建设撰写了概念方案。

  前不久,一场由陈民宪担任艺术总监、集结海内外宁波新生代音乐家的“归来——青年音乐宁波帮音乐会”在宁波音乐港江北文化中心剧院奏响。音乐会高潮来自于宁波籍青年歌唱家蔡雪波以深情柔婉的嗓音唱响的《归来》,“就因为这里有童年的时光,我从未停下思念故土的翅膀;就因为这里有母亲的召唤,我年年飞来拥抱乡情的滚烫……”

  听到自己创作的歌词在这样的场合演绎,陈民宪十分感动,这批青年音乐“宁波帮”以音乐回报故乡,正是他努力推动宁波“音乐港”建设,投身宁波“音乐之城”建设的动力所在。

  深秋晚来风,陈民宪照例散步于滨江公园。奉化江、姚江在此汇流成甬江,而后滚滚东流而去。一台以三江口为主题的交响诗在胸中酝酿。“三江口是宁波的文化地标,更是宁波人的心灵地标,宁波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了世界……我要用音乐来表达三江口这个文化意象。”陈民宪说。


浙江日报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 f0034 陈民宪:我心澎湃三江潮 2018-12-10 8738787 2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