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激活原动力 共绘新蓝图

玉环乡村,原来可以这么美

  激活原动力 共绘新蓝图

  玉环乡村,原来可以这么美

  徐子渊 潘玲惠

  文旦飘香不愁卖,高山蔬菜受热捧,农旅发展势头足……

  走进初冬的玉环乡村,感受到的是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玉环的村民来说,是村子越来越美,腰包越来越鼓;对整个玉环市来说,则是培养了一批勇于在一线担当、敢于在火线作为的党员干部。正是有了他们的干事担当,才让乡村振兴梦一点点变为现实。

  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响彻玉环这座海岛的上空。从“向往城市之美”到“重构乡村之美”,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逐步让乡村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已然被激活,诗意般的幸福乡村生活已在玉环展开。

  丰收的“金果子”——

  “护果先锋”助农增收

  花开四月间,果熟深秋里。走进玉环清港镇垟根村,满山的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文旦,一股子清香弥漫在空气里,是垟根独一无二的味道。

  从农历十月底到十二月底这段时间,是垟根村党员王通满最忙碌的时候。“村里销路有困难的农户,帮着采摘、找销路,然后再卖自家的果子。一天电话三四十个,都是来预订文旦的。”说话间,王通满又接了个电话,一个星期前就已预约好的客户,正催着王通满赶紧发货。一个月时间,王通满估摸着卖掉了18万斤的文旦。

  从前,村民高夏琴和汪娇花三四月间愁果树能不能结出好果子,年底了又愁文旦能不能有销路、卖出个好价钱。现在好了,村里的党员干部,把她们愁的事儿都解决了。

  在垟根村,与王通满一样帮着果农销售的党员,有近40人。村支部书记汪光富介绍:“我们村在原有‘一片一河一项目’党建网格责任区的基础上,建立‘党建+护果先锋’网格责任区5个,每个责任区由1~2名村干部与5~6名党员组成,开展文旦防灾害、剪枝、采摘和助销等服务。”同时,村里还从党员当中挑选人员,组建技术骨干队伍,指导全村农业种植,保障文旦的品质和产量。

  “我们村是家家户户种文旦,1983年我们一亩地收入在200多块钱,现在一亩地收入一万多元。现在销路好了,我们更要保证文旦的质量,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在汪光富看来,党员带头帮着村民致富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党员不起带头作用,还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作为玉环重点文旦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文旦已成为垟根村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垟根村抓住有利发展时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党建吸附资源、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文旦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暖心的“红格子”——

  “红色团队”克难攻坚

  大麦屿街道曾家村,就像是藏在山里的“宝藏”。高山萝卜、红薯、茶叶等高山农作物在大自然的孕育下,有着最真实的味道。但曾家村的山高路远,成了农作物销售的最大“阻碍”。

  入了冬的曾家村,村民的家门口摆上了不少红薯干。晴好的天气,让红薯干得更快,也留住了红薯的香甜。村里的“推销员”杨金叶拍了不少小视频发到了微信群里,招呼着大家前来购买村里自制的红薯干。“红薯一般1.7元一斤,红薯丝13元一斤,萝卜一块多一斤,还有山里卖得最贵的茶叶,自己上门采购能有个折扣……”杨金叶细数着村里最近销售“火爆”的农产品,家家户户有什么、有多少,他一清二楚。

  与杨金叶一样的“红格助销员”,在曾家村还有8位,都是村里的党员,每人负责几类农产品的销售。走进曾家村村口的农产品助销点,展示柜上有各类农产品,标注着价格和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前我们也在零散地帮村民销售,但有组织的红格助销是今年才有的。这样形成合力,做起来更有效果,也更有影响。”大麦屿街道组织干事林青云介绍,最早帮助村民代销就是大家在朋友圈为农产品“摇旗呐喊”、真情“广而告之”,发动社会力量采购优质农产品,增加农户收入。

  如今,大麦屿街道充分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大麦屿E家和现有的各村级公众号设置线上“红格助销点”,并打造专属二维码,为街道需要助销的特色农产品搭建展示平台,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齐发展的红格农产品助销模式,将红格农产品助销真正做到实处。截至目前,曾家村的农产品展示台上架特色农产品有古城青顶茶、火山茶、本地鸡蛋、红心柚等20种,成功交易200多单,助农金额近十万元。

  振兴的“新路子”——

  “联建堡垒”凝心聚力

  不同于垟根村和曾家村用不同方式发展农产品,芦浦西塘村百丈片开始了它的乡村发展之路。

  作为芦浦第一村,百丈片用高山美景迎接着过往的客人。游客服务中心12月整体完工;百丈岩游步道建设11月完工;公厕、凉亭等市政配套12月份完成……村口的公开栏上,一张百丈岩创建国家级3A旅游景区的挂图作战表清清楚楚罗列着景区创建的项目名称、计划进度、责任领导和联系党员。

  “隐在山林间的游步道,宽阔的山顶星空露营点,百丈岩的未来就是往景区方向发展。再加上这次行政村撤并,以后游在百丈、吃在尖山、住在大坑,三个片将合力发展。”在原百丈村支书邱清富看来,乡村旅游不仅要有好的风景吸引人来,还需要留得住人。

  原来百丈、大坑、尖山是三个村子,就在今年9月的行政村撤并过程当中,三村合并共同发展。对此,邱清富乐得不行,这次的三村合并发展可谓是解决了他们之前光有景点、留不住人的窘境。邱清富介绍:“虽然我们一个片班子成员少,但我们一个村的智慧大呀!我们现在就经常商量怎样更好地形成发展合力,让我们西塘村尽快发展起来。”

  今年以来,玉环市扎实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调整前行政村数276个,调整后行政村数185个,调整涉及村数140个,形成49个新村,其中“抱团发展”模式就有25个,将地域相近、习俗相同、资源相连的村进行合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的玉环,正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激活着乡村的动能。相信,当人们再次走进玉环,它的乡村呈现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美妙“化学反应”。在乡村中寻找新的发展之路,让诗意栖居在乡村间,正在玉环一点点变为现实。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玉环乡村,原来可以这么美 2018-12-06 浙江日报2018-12-0600003;浙江日报2018-12-0600006;浙江日报2018-12-0600004 2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