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丽水:“大搬快治”,让百姓安居更安心

  丽水:“大搬快治”,让百姓安居更安心

  黄丽丽 周 华

  安全,属于人的基本需求。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去年以来,丽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除险安居”决策部署,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全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今年,丽水又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全面打响大搬快治“清零战”。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871处,解危群众52108人,除险率达97.2%;安置搬迁群众24006人,安居率达82.7%;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起,避免人员伤亡38人,跑出了丽水“加速度”,实现了汛期地质灾害“零伤亡”。

  通过“大搬快治”,建设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安居乐业新家园,丽水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2017年,丽水市“大搬快治”工作荣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全省“除险安居”考核优秀奖。今年9月,“大搬快治”工作又入围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50强。

拉高标杆,

打造“大搬快治”丽水模式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区,地质环境复杂,有97.8%的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类,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该市共有纳入监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96处,涉及受威胁群众5.3万余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受专业机构、技术、人员和经费诸多因素影响,以往丽水主要遵循“预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防灾理念,采取“人测为主、临灾监测”的日常监测手段,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主要依靠各县(市、区)单兵作战进行抢险救灾,防治工作的科技水平不高,抢险救灾综合能力不够强。

  近几年来,受极端天气频发、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丽水地质灾害呈现易发多发态势。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市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84起,较“十一五”期间增长58%。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里东、苏村两次重大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可以说,丽水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已经到了非立即办、非治本办、非竭力办不可的地步。

  2016年底,丽水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转变防灾理念,启动实施“大搬快治”,全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在全省启动“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之前,丽水便制定出台了《丽水市关于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意见》《丽水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推进了“大搬快治”工作,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2018年,丽水又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全面打响大搬快治“清零战”,对库存所有剩余隐患点实施综合治理,达到“全面除险”目标。

  “大搬快治”要让百姓搬离故土并不容易,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老百姓安土重迁,要动员受威胁群众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难度非常大;其次,隐患治理也不易,治标不易、治本更难,必须下功夫精心组织实施;再次,“大搬快治”时间紧、任务重,要实现5.3万余人解危任务三年完成、甚至两年完成,没有铁的手段,铁的纪律,是不可能完成的。

  为最大程度提升综合治理实效,全力打造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丽水模式”,丽水首先在工作理念上坚持“避字当先”,提出了“以搬为主、应搬尽搬”的工作思路,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实施避让搬迁,确保安全。在工作机制上,市、县两级调整完善了以党委“一把手”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四套班子全面参与,市、县两级抽调了110名人员集中办公。

  通过“日排名、周报告、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的工作机制,以及人大、政协、防治办、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大众等广泛参与的督查体系,丽水市形成了“大搬快治”浓厚氛围。2017年以来,浙江省有关领导先后12次对丽水“大搬快治”工作给予批示肯定。

创新方式,建设安居乐业新家园

  居无定所、居无定业是灾区群众不愿搬迁的主要顾虑。为了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丽水按照“以搬为主、应搬尽搬”的工作思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种途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帮助群众实现创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为了确保群众“搬得出”,丽水在省补助15000元/人基础上,再安排专项补助资金3000元/人。同时,各县(市、区)加大搬迁奖励、临时安置、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如青田县推行迁建安置、公寓安置和货币安置等多种安置形式,选择在县城购买商品房的搬迁群众,最高补助达86000元/人;景宁县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搬迁补助,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再增加6500元/人,最高补助达60700元/人。

  但是,完成危房拆除、人员撤离,并不意味着“大搬快治”工作圆满结束。为了让百姓搬得安心、住得舒心,丽水市实行多样建设模式,建设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安居乐业新家园。确保群众“住得下”。

  走进位于莲都区联城街道武村村的宜和雅园小区,沥青路面在十来幢高楼下方伸展,米黄色外墙把这个住宅小区装饰一新,和市区内的普通商住小区无二。“大搬快治”行动启动以后,莲都区以优惠价格出售给里东村安置灾民,于今年7月28日已顺利交房,里东村山体滑坡灾后重建对象共186户369人在此落户。

  “对老百姓来说,‘安居’和‘乐业’密不可分。丽水市因地制宜地将‘大搬快治’与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相融合,实行多元产业带动,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活来源,确保百姓‘富得起’。”丽水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遂昌苏村安置点,通过与“农”结合,发挥搬迁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优势,建成生态果蔬基地280亩,中蜂养殖基地3个,增加搬迁群众年收入10000元/人;在青田高湖安置小区,因靠近阀门产业园区,通过与“工”结合,组织开展订单式、针对性培训,可促进搬迁群众每月就业增收3000元/人;在缙云,借助全域旅游的东风,在仙都风景区内建设半岙安置小区,配套住宿、餐饮、商业、休闲等一体功能,将有力带动群众增收。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丽水市“大搬快治”安置工作的目标。通过唱好“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三部曲,丽水将搬迁安置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加快治理,实现隐患点解危清零

  岁末年尾,天气转寒,而在丽水的“大搬快治”战线上却是一派火热施工景象,各县(市、区)正利用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快安置房建造、工程治理项目建设等工作,让群众早日解危,实现安居梦。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距离青田县城约有40分钟车程的仁庄镇莲头村,一堵长200余米的抗滑桩砌筑在了村民们的房子后面,为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筑了一道“屏障”。据了解,莲头村滑坡隐患点威胁村民32户107人,被确定为治理点后开展工程项目治理工作,目前这个总投资额约716万元的滑坡治理工程已竣工验收,消除隐患,村民们也不用搬家了。

  按照“分类实施、质量优先”的工作要求,丽水创新治理项目实施形式,加强治理工程质量监管,优质、高效推进治理项目建设,每一个隐患点的治理,都必须“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做到“风险不消除、工作不停止、人员不撤回、责任不松懈”。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治理项目306个,解危群众12155人,治理率达92%。

  “‘大搬快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调整,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我们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双赢。”丽水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治理工程项目推进上,丽水市各县(市、区)创新项目组织机制、实施机制、监管机制,确保治理工程取得质量与高效的统一。

  庆元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抢险救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同步推进招标和送审程序,在招标选择上,要求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与竞标,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工程治理项目。

  青田创新中介服务候选制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治理工程施工、治理工程监理3个中介候选人库,通过设置准入条件、规范实施程序、明确收费依据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治理工程进度,确保治理工程质量。目前,该县拥有危险性评估候选单位4家,全部为甲级资质单位,治理工程施工候选单位9家,其中甲级资质6家,真正做到了简化程序和资质保障相统一。

  同时,各地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加大治理工程监管力度,如景宁县“大搬快治”办专门设立治工处,指派专人专门负责工程治理项目监管;松阳县邀请浙江大学、省第七地质大队等专家深入治理工程现场,对勘察设计等环节进行“把脉问诊”,都有力保障了治理工程质量。目前,丽水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评比,在全省率先出台优秀治理工程评选办法,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优秀工程建设8处。

科学防范,

织密社会平安底线

  除了“立即搬”“加快治”,丽水还在“强化防”上下足功夫。结合“互联网+”理念,丽水健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网络,提升专业预警预报水平,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建设,健全汛期防灾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整体防灾水平,不断织密社会平安底线。

  “紧紧压实各级干部的责任,宁可十防十空,不可万一失防,确保汛期‘零伤亡’。”丽水市主要领导强调,重点做好排查、防治、监测三篇文章,落实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监测。“大搬快治”实施至今,由于巡查到位、撤离到位、防范到位,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起,避免人员伤亡38人,实现了汛期地质灾害“零伤亡”。

  走进青田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只见8块高清的LED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当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监测情况。“指挥中心大屏可实时展示隐患点现场降雨量、位移、裂缝等变化情况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介绍,已投入运行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实现隐患点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并结合气象雨量数据等自动发布预警信息给巡查员和地质灾害指挥中心管理人员,将隐患消除在第一时间。

  据了解,丽水积极运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升级预警预报软件,引进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测传输等设备,提高监测预警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自动化专业监测点38处,建立了30个重大隐患点数据库。

  同时,丽水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制度。汛前,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汛期,深入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巡查,确保不留死角,全面覆盖。汛后,对隐患点变化及防治情况进行再核查,为下年度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为了扩大并完善地质灾害警示网络,丽水以苏村事件为主题,市政府专门组织制作地质灾害警示教育片,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播放,组织110万干部群众收看,做到“村村播放、人人收看”。并按照“一点一预案,一点一演练”要求,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及各隐患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去年以来,该市组织开展集中应急演练61次,各隐患点通过多种形式全部开展了应急演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丽水:“大搬快治”,让百姓安居更安心 2018-12-05 浙江日报2018-12-0500003;浙江日报2018-12-0500006;浙江日报2018-12-0500010;浙江日报2018-12-0500009;浙江日报2018-12-0500016;浙江日报2018-12-0500005 2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