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 余杭先行

  余杭有了新定位。

  12月1日上午,余杭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动员大会在艺尚小镇国际秀场召开,正式启动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直面竞争,挑战自我。

  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余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成为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地、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地、全国数字化应用示范地、全国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国数字人才创业圆梦地。

  具体到经济数据上,到2020年,按省统计口径,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2000亿元规模区;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提出这个目标,余杭是有底气的: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按省统计口径,该区201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达1078亿元;目前,该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总量达到33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88家、超百亿元企业5家;共有18个企业项目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荣誉,累计1.15万家企业实现上云……

  余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企业是主力军。为推动区内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余杭发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共60条151项举措。如扩大政府产业基金规模、全面落实各项降本减负政策、保障人才安居乐业、开通“亲清直通车”等。

  雄关漫道从头越。吹响经济向高基数上“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目标奋进的号角,余杭翻篇归零再出发,奋力再上新台阶,全力争当全省新时代发展的排头兵。

确立新目标 构建“365”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对于余杭,数字经济是“一号工程”,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过去几年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全方位前进。

  今年前三季度,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4亿元,同比增长11.8%,并且增长率连续15个季度保持在11%以上。

  现在,余杭要更进一步——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力争成为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地、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地、全国数字化应用示范地、全国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国数字人才创业圆梦地。

  “在我的印象中,现在的余杭区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已经与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齐名。在这么高的起点上,余杭还如此重视数字经济的建设,可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纯在大会主旨发言中说道。

  围绕“五地”发展目标,余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数据驱动、平台提升、主体培育、人才服务、环境支撑六大发展能力,强化五大保障,构建“365”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全区域、全要素、全天候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地,余杭要大力发展信息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到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上市企业超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打造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地,余杭要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生物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深化一二三产业各领域数字化应用,鼓励工业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共享经济等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到2022年,规(限)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突破2万家;移动支付应用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贸易中心地位。

  打造全国数字化应用示范地,余杭要加快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城市大脑”在各行业各领域开发部署和普及应用,建成高效数字政府,推动普惠化的民生服务。到2022年,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力争达到全国标杆水平。

  打造全国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完善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层次创新载体,成为基础数字科技创新高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到2022年,全域梯次创新格局初步形成,获得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2000项以上,建成3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打造全国数字人才创业圆梦地,余杭要为全球数字人才提供最优生态、最佳服务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体系,促进数字人才集聚,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到2022年,新增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省级海内外领军人才50名以上,培育2000名以上杰出“数字工匠”和卓越工程师。

绘好路线图 推进“三化融合”建设

  瞄准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余杭要如何建设?

  该区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准发展硬道理,进一步确立“环境全力做极致,产业聚焦做‘数字’”,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集聚一流项目,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

  余杭已绘好路线图。在动员会上,该区发布了《余杭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重点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

  怎么“三化融合”?举一个例子。

  西奥电梯和阿里云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领域的代表企业。从去年开始,这两家企业就在谋划一件大事:打造“会思考有温度的智能电梯”。今年9月,西奥电梯与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联合发布了这一消息。“目前,智能电梯的算法、硬件、管理系统等主要框架内容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集成测试。” 西奥电梯首席信息官王孝全说,智能电梯预计将在明年初开发完成。

  这些“智能电梯”将像“管家”一样有思想,为主人和城市服务。比如,它能够自动识别乘梯的人流量和拥挤度,提前调度为乘客提供便利;它不仅可以自动将乘客送达应去的楼层,还将能阻止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这与城市数字化紧密相关。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三化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路径。

  数字产业化,余杭要做强新兴产业,在加强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生命科技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已有创新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产业化应用;要壮大基础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还要培育一批在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发展潜力大的企业。

  产业数字化,余杭要深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全力提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纺服装等优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等。

  城市数字化,余杭加快该区政务数据中心和“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推进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智慧民生服务应用升级,在2019年开展5G试商用;还要将余杭西部的南湖达摩小镇打造成未来智慧城市样板。

  此外,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还需要强化人才支撑和平台建设。

  依托“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创业“新四军”,余杭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比如,力争5年内新增数字经济领域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海内外领军人才50名以上。

  针对现有重大产业平台,余杭要打造数字经济“一核两区两高地”:未来科技城要打造数字产业化创新核心引领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成为全省领先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区;临平新城和良渚新城要打造全省数字化融合新动能培育高地。

树立高标准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余杭要全面优化余杭区域综合发展环境,为数字经济等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着眼动能转换,余杭优化全域创新环境。首先政策发力,发布《余杭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共有60条151项举措,致力于给余杭企业营造提质降本产业发展环境、更具活力创新创业环境、开放便利投资贸易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独具魅力人文生态环境、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比如,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余杭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使得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48亿元,为遇到困境的区内上市公司纾困。

  再比如,为让人才在余杭能够安居乐业,在首期提供5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的基础上,将再提供3000套精装修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到2020年,开工建设人才专项租赁住房9600套。

  在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看来,“这次出台的举措,每一条都实实在在,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

  改善基础环境,余杭构筑全域美丽优势。软环境方面,大力弘扬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禅茶文化等余杭传统优秀文化,“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挥好余杭文化亲和力强、包容性强的优势;硬环境方面,以“全域美丽”为目标,持续实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攻坚行动,开展靓丽城市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日上午,东湖快速路临平段正式通车,从临平到杭州市区最快15分钟,拉近了临平与杭州市区间的时间距离。接下来,秋石快速路临平段、望梅高架路也将在年底通车。到2022年,余杭区域内将有190公里快速路,1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

  坚持改革引领,余杭提升全域治理水平。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落实“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和“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移动办事之区打造、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发挥线上+线下“亲清直通车”作用、当好“店小二”。

  以“亲清直通车”为例。为了帮助企业第一时间破解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余杭区在钉钉办公台上开辟了“亲清直通车”板块,企业使用“企业版”可以24小时实时反映问题;党员干部在走访服务企业时,则使用“政务版”进行走访签到、问题收集、办理反馈等,以“双端口报送”实现“双向互通”。微策生物联合创始人杨清刚通过“亲清直通车”平台提出了“希望政府给予资金扶持,用以扩大产能和持续研发投入”的诉求,“一次都没跑”就获得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引导基金1500万元投资。截至目前,“亲清直通车”已为余杭区1141家规上企业开通账号。

  “今天的大会吹响了余杭经济向高基数上‘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目标奋进的号角。雄关漫道在前,需要我们迈步从头越。”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数字经济 余杭先行 2018-12-03 浙江日报2018-12-0300005;浙江日报2018-12-0300010;浙江日报2018-12-0300014;浙江日报2018-12-0300007 2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