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景象

用相机记录上虞“一江两岸”40年巨变

四代摄影人的影像接力

  深秋时节,蜿蜒逶迤的曹娥江上虞段波光粼粼,沿着曹娥江生态景观带信步而行,水清岸绿,空气清新,美不胜收。

  在曹娥江畔,有这样4位摄影师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用手中的相机接力记录着上虞“一江两岸”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谭寿焕,今年87岁, 尽管早已退休,仍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曹娥江两岸,基本没有什么东西,树木也很少,只有渔民撑着渔船出去捕鱼,所以当时我拍的照片是反映渔民在曹娥江边生活的情景。”谭寿焕回忆道。他拖着一条伤腿,背着10余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跋山涉水,走村串巷,跑遍虞山舜水的各个村落,只为捕捉生活中一个个闪光瞬间。

  刚刚卸任上虞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刘育平是谭寿焕的弟子。1979年,他用一根扁担挑着铺盖和箱子从嵊州到上虞文化馆报到,从此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刘育平最爱拍上虞的全景,曾先后8次爬上龙山电视塔俯拍上虞城市全貌,3次乘直升机航拍虞山舜水。每每按下快门的瞬间,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刘育平感叹:“上虞这座城市变化真快,家乡风貌真美。”

  黄富强是上虞实验小学的老师,他师从刘育平,从1994年开始摄影。他的照片见证了上虞城北的发展:2000年,上虞实验小学附近还是一片田野,如今已变身上虞区中心。不到10年时间,上百·万和城、大通购物中心和时代广场等现代建筑拔地而起, “绍兴第一高楼”百官广场高耸入云……

  随着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从黑白到彩色,从胶卷到数码,再到航拍,对1989年出生的上虞摄影爱好者阮佳波来说,无疑是幸运的。阮佳波2016年才开始接触航拍,“当时拍摄的感受是上虞一江两岸,东部比较发达,到2017年,西岸的e游小镇渐渐繁华,而到2018年上半年我再航拍时,发现两岸已接近平衡,e游小镇已成为一个新地标。”阮佳波所说的这三年镜头里的变化,正是上虞在“一江两岸”开发建设中,以创新驱动引领,培育新经济产业集群的结果。

  一江清水,汇聚了人才、资金和高端产业、项目。在治水倒逼机制之下,不少从事化工、建筑的上虞本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涉足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一个崭新的上虞城市产业带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郑培庚 董旭明


浙江日报 景象 00004 四代摄影人的影像接力 2018-12-01 8879427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