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城乡共建 书写文明新风尚
月映红 陆欣 陈滇
婺城:城乡共建 书写文明新风尚
月映红 陆 欣 陈 滇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是支撑一座城市获取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包含了洁净、美丽的生态环境,也蕴含了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品格。当前,金华已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期,作为金华的主城区,婺城切实扛起核心区之责,从文明城市创建到美丽乡村建设,婺城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景美、民善逐渐成了婺城的鲜明标识。
花满婺城 步步都是景
每到周末,婺城区新狮街道康村便挤满了人。村口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格桑花花海鲜艳夺目。花开时期,游人纷至沓来,这里一时间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谁曾想,几个月前这块场地还是村里的“老大难”,部分村民在这种菜、种树,危旧房破破烂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今年8月以来,该街道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对场地进行了绿化提档,平整土地,统一清理以后种上了格桑花。风吹来时,花浪起伏,如同彩色的波涛在翻滚。不仅是这里,整个村庄的外围都种上了树。从高空看去,这是一个包围在绿波之中的村。
就在它相邻的沙溪村,也种上了成片的百日菊,色彩缤纷,同样惹人喜爱。
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走入竹马乡的东宅、西宅村,会让人以为闯入了世外桃源。路面干净整洁,各式各样的花朵盛开在道路两旁,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入户“小花园”。绿植精神饱满,花朵娇艳动人。“我本来就喜欢花,看到花花草草就很开心。”今年61岁的汪菊花是东宅村的村民,她说今年4月份,村里统一发放了茶花和三角梅装扮庭院。为了将小院打理得更漂亮,自己还购买了吊兰、茉莉、喇叭花和盆景。“开花季节都不一样,这样我家就能天天有花开。”离汪菊花家不远的李新培家,更是在院中铺设了草坪,还放置了休闲座椅,整个院子显得很洋气。通过“美丽庭院”的评比,整个竹马乡各家农户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扮靓家园的活动中。村中荒废的地基,村两委也给它们围上篱笆,用藤蔓装饰,还在地里撒上花籽。过去脏乱差的地方现在成了村中一景。
“茶花、杜鹃花、三角梅等都是本地特色的花卉苗木,将这些用来开展植树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行动,更加接地气。”
竹马乡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共实施乡级绿化项目14个12000平方米,新建休闲绿地2处,提升改造花坛80处,让花红草绿覆盖裸土及空闲地块61处2000余平方米。
茶花种植是竹马乡的特色产业,他们还把茶花等花卉苗木元素充分运用在小城镇建设中。例如在二环匝道口山水景观墙上设置红色茶花剪纸雕刻,在道路两侧花坛文化宣传牌及护栏中融入茶花图案,或在村内白墙上描绘茶花娇艳百变的形态,使特色产业的形象推广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在街角小品的设置上坚持用更少的成本、更乡土的材料打造亮点。如利用旧宅拆除的废砖废瓦建设文化长廊、竹马馆标志牌,或是把老百姓生活生产中的酒坛子、菜缸子、废弃农具用来装饰各种景观墙,或是用秸秆扎稻草人、展示农耕文化等,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婺城本就是花卉苗木大区,南边桂花飘香、西北边茶花争奇斗艳,加上秀美南山等风景线为骨架,全区都被打造成了一条花满婺城的风景廊道。
如何持续、科学地打造一年四季有鲜花,花香处处满婺城,区里也做了统筹考虑。他们成立了以全区美术(美学)老师为主体的绿化美化创意指导员队伍,按照其所在不同学校就近、就便的原则,分别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美化创意工作。同时,吸纳农林绿化、规划设计以及园林花卉等行业的有关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团,为全区各单位提供技术和资源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按季节给小区的居民免费发放花籽。”婺城区创建办的相关工作人员说,什么时候撒籽、如何修剪和维护,都将由专家指导团们传授给大家。
文明婺城 向陋习告别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婺城的美景一部分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更多的则是婺城人民的劳动创造。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的吹响,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纷纷积极地投入到文明创建中,他们为了共同的家园、共同的荣誉、共同的文明梦而奋斗。
7月28日上午,在金华市人民广场主会场和13个乡镇的分会场上同步举行了“万名志愿者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出发誓师大会”启动仪式,近万名志愿者投身到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青年代表、妇女代表、小学生代表……纷纷走上舞台,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启动仪式结束后,婺城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街串巷、进入社区带头开展文明志愿活动。向居民宣导创建意义,督导盲道与人行道卫生,督促“僵尸车”处理,检查沿街商铺的门前三包工作,监督垃圾分类,整理绿化带卫生死角,让城市环境整洁靓丽起来。
8月7日,为了切实整治城市顽疾,进一步浓厚创建氛围,婺城区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联合执法行动。区创建办督导组、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执法局等联合出击,对占道经营、门前“五包”、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及周边问题展开联合执法。
婺城文明创建注重从细微处入手。9月9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战——烟头不落地婺城更美丽”启动仪式在八咏广场举行。众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化身为城市环境卫生守护员,走上街头,从捡拾小小烟头开始,身体力行保护城市环境。
9月30日上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战之“死角盲区大围剿”行动启动。此次行动剑指“六小行业”乱象、十大顽疾、“六乱”现象,无盲区围剿不文明行为,全方位、持续开展死角清理。
为了推进文明创建的全域融合,婺城区展开了“政、军、校、企、队”五大兵团组团作战,形成了上下同频共振、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合作战体系。区级领导认领包干区,每天到社区指导督查工作。全区232名应征入伍青年,到辖区开展“爱国爱军爱家乡”系列主题活动。各大学校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美丽校园”“最美教室”“厕所革命”等评比,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35家企业和村(社区)结对,通过签订共建责任书、授牌等形式,形成共建良性互动。全区党员干部每周深入共建社区开展网格创建,助力文明程度提升。
婺城区还依托志愿服务APP服务市场,开展“每天公益一小时”、把服务时间存“银行”,把温暖爱心送他人等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76万婺城人共同携手,形成了“我在哪儿,文明创建就在哪儿”的作战氛围。
周从善是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李园支部书记,也是社区的热心志愿者。虽已78岁,但他依然不遗余力,带着老伴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周从善说:“我是党员,更应带头做好文明榜样,遵守社区文明公约,文明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越变越好。”
由残疾人志愿者组织的红石榴组织,每天在公园里清理垃圾。为了文明城市的创建,大伙走上街头,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彰显着婺城的文明之姿。
人文婺城 景美人更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得到这份荣誉,而是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并得实惠。这不仅要打造美丽、和谐的居住环境,也要让市民享受到创建带来的便利和愉悦,更要塑造市民内化于心的文明风尚。让城市因为创建更美丽,市民素质因为创建更上台阶。
今年10月14日晚7点15分,金华公交车司机汪素琴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到市区解放西路旺角花卉门口。临近斑马线附近她踩下刹车,礼让行人。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与爸爸快速通过人行横道时迅速向公交车鞠躬行礼。这一幕正好被过路的行人看见。他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公交总公司。工作人员调出当晚监控视频后,一时在网上热传。
这孩子名叫林睿阳,是金华环城小学二(2)班的学生。“很阳光,家教好,非常有礼貌”。是班主任童银燕对林睿阳的评价。
司机有礼,行人讲理,我们的斑马线才能“暖”起来。司机的礼让是文明婺城的具体体现,孩子的一鞠躬更为文明加了分。
11月6日,又有一位“萌娃”的行动温暖了大家。在金华市区双龙南街、双馨路交叉路口,一个小男孩躬身一点一点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一袋建筑垃圾。这一幕被下班骑车路过的路人用手机拍下,发到论坛上,获得大家纷纷点赞。这名小男孩名叫秦奥,今年12岁,是金华市育才小学五(3)班的学生。
在婺城,有一种美叫文明从娃娃抓起。“文明”成了各中小学校的校园热词,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语成了校园里的新风尚。
在婺城,有一种最美叫做热心公益。在沙畈乡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爱心姐妹”,她们拿着扫把从门前扫到屋后,举着刷子刷完一个又一个垃圾桶,又端着脸盆细心地给老人洗头、理发。她们的身影穿梭在各村各道,也进入了每家每户。这个“爱心姐妹群”是沙畈乡周村村民虞文花和几个小姐妹自发建立的,如今已有志愿者166人。虞文花说,做公益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今,在她的带领下,周村爱心姐妹群不仅深入偏僻山村,给村里的老人收拾房子、打扫卫生,还进入居家养老院给老人包饺子、表演节目。
在婺城,还有一种美叫做持之以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11月4日,在市区雷锋文化馆内,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这句“口号”的指引下,又一次向雷锋文化馆公益基金捐款8万元。他是“环保老人”“雷锋老人”——曹荣安,这一天,是他80岁的生日。
“20年来,曹老的退休金除了用在生活必需品外,几乎全部投进了雷锋文化馆。”据雷锋文化馆相关人士回忆,从2006年的11月4日开始,曹荣安便一直持续不断地以个人名义向雷锋文化馆公益基金捐助爱心资金。零碎的支出不算,记录在案的捐款总额就高达40万元。
文明城市最美的是人心,以市民的道德观念为基础的城市社会风貌才是文明城市的基石。只有夯实基础,做实里子,文明之路才能越走越远。“人美”是“景美”的支撑,“景美”陶冶着“人美”,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城市的文明程度才能不断提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婺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