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海宁南关厢街区党建联盟党支部书记贝益芳——

老街里的热心肠

  开栏的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我省评选出新时代“千名好支书”和“万名好党员”。本报今起推出《千名好支书 万名好党员》专栏,讲述“好支书”“好党员”的故事,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学优看齐、奋发进取。

海宁南关厢街区党建联盟党支部书记贝益芳——

老街里的热心肠

本报记者 董 洁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雨天路滑,当心脚下”“遵守养犬规定,共创美好家园”……拎着竹筒、敲着锣、带着喇叭,晚上7时整,一支3人“打更小队”又从海宁南关厢历史街区的牌楼准时出发了。沿着白墙灰瓦的老街,踏着青石板小路,他们边走边细心提醒街区内的商户和居民注意安全。这样的巡逻,他们已坚持了近一年,风雨无阻。

  南关厢街区党建联盟党支部书记贝益芳是这支“打更”队伍的发起人之一,不仅党支部的6名党员全部投身其中,贝益芳还挨家挨户发动沿街商户加入。如今,南关厢历史街区内的70余家商户,已有47家志愿参加轮流“打更”。

  “南关厢的老房子都是木质结构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谈到发起“打更”活动的原因,贝益芳说,他们特意抽取晚上居民散步、街上人员较多的时间,以提高宣传的覆盖面。今年以来,街区没有发生一起火灾等安全事件。

  贝益芳自己也在南关厢历史街区经营一家咖啡馆,在周边邻居的眼里,她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活跃在各类常态化公益活动中:每周一参加“弯腰一秒”捡垃圾活动,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每周六带队参加“文明一道走”文明劝导活动,还有迎亲志愿服务、爱心义卖、无偿献血……身边不论党员还是群众,都受到她的感染和带动,纷纷投身公益事业。

  如此“热心肠”,这与贝益芳的经历有关。2001年到2004年,她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了3年,为居民解决了不少矛盾纠纷。2004年起,她被调入海宁市“96345便民服务热线”工作,解答群众难题。直到2014年因为眼睛出现问题,不适合继续对着电脑工作,她才开起咖啡馆,在南关厢继续贡献自己的能量。

  贝益芳的咖啡馆被装点得充满了党建色彩,随处可见党员活动照片,二楼还有一间近20平方米的茶室,供党群服务工作站无偿使用,平时还用作支部党员活动室,组织所在支部党员开展学习和活动。活动室里的投影仪,也是贝益芳自掏腰包添置的,在党的十九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支部党员会一同在这里收看直播。

  在开店的4年时间里,贝益芳捡到不少顾客遗落的物品,包括名牌包、车钥匙、现金等,每次不论线索多么难找,她都会想方设法主动寻找失主。

  今年国庆期间,两名上海游客在离店时想起自己的包不见了,贝益芳在查看店内监控后确定包不是在自己店里弄丢的,但她依然积极帮忙。“当时我帮他们和街区管委会联系,查看了监控,最后发现包落在一家书店了。”贝益芳说,虽然监控查出来时已经是凌晨了,但是考虑到游客很着急,她还是与书店老板取得联系,帮忙找回了包。

  “她经常比失主还着急,有的失主离开几个小时都没发现自己丢了东西,直到接到她的电话才意识到。”咖啡店员工告诉记者,因为常常帮顾客找回失物,贝益芳与许多顾客都成了朋友。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老街里的热心肠 2018-11-29 8852597 2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