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一把“标尺”评成效 一套指标促运行

绍兴探索构建“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一把“标尺”评成效 一套指标促运行

  绍兴探索构建“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陈 烨 赵 喆 冯增赟

  2017年,以“集成化、智慧化、标准化”为特色要求,绍兴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四平台”治理框架全覆盖,构建完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基层治理平台。

  平台建好了,如何推动常态化有效运行,如何发挥其效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好这道题目,绍兴市今年将“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重点从“以建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为此,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一套“指标化、数字化、可视化”的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在上虞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已在全市推广运行。

  有了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像是有了一把精确的“标尺”,衡量着“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有效运行水平。它把“四平台”工作中的平台基础、运行效能等重点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彻底改变以往主观化的运行评价模式,更加科学地引导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转起来、用起来、效能发挥出来”,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版。

精准评价 科学构建指标体系

  今年8月,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成功破获了一起外籍人员非法务工案,抓获26名外籍非法务工人员。据悉,该案件是乡镇通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主动派单,给网格员下派巡查任务,最终凭借网格员摸排上报的疑似落脚在镇上的外籍偷渡者线索,成功破案。

  这是上虞区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成功发现并处置的又一起网格重大事件。今年上半年,该区成为绍兴市推行“基层治理四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点地区,效果立竿见影。

  据了解,这套以“2+6+N”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围绕“平台基础”和“运行效能”两大维度来实现。其中,“平台基础”指的是“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的“四梁八柱”,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谈得上有效运转;“运行效能”指的是“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的实际成效。“基层治理四平台”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和完善,已慢慢从“以建为主”转向“以用为主”,“有没有用、用得好不好”成为衡量“四平台”工作重要内容。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权重分布中,“运行效能”占70分,权重占比高于“平台基础”。

  在“平台基础”和“运行效能”两大维度下,设置了“6”个二级指标。具体是“平台基础”维度下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硬件基础三大类评价指标;“运行效能”维度下的网格质量、平台运行、主动应用三大类评价指标。“N”是若干个三级具体评价指标。目前,绍兴在市级层面共设计了30个,包括向平台、站所或网格主动指派任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进驻率等重要指标。今后,各区、县(市)还可根据平台运行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增设具体指标项,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另外,在具体评价指标权重上,绍兴市重点突出党委政府主动应用以及网格和平台运行质量,抓住APP注册率、网格员报送事件质量、三级事件比重、处置及时率和办结率、开展联合执法和联合整治次数,对于党委政府主动向派驻站所、全科网格派单数等核心指标,赋予较高分值,使工作指向变得更加明确。

数据说话 开发智慧评价功能

  互联网、智慧化,是社会治理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必然要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今年4月2日,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省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加速器,争创社会治理数字化示范省。

  对于“基层治理四平台”来说,有效运行也离不开一套智慧化的指标评价体系。

  过去,对于“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定性分析虽然重要,但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而且评价结果较为模糊。

  现在,以基层治理大数据池为基础,通过细化和量化的各项数据指标,这把“标尺”的作用就立即体现了出来。

  那么,如何让数据来说话?绍兴的做法是专门在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数字化的智慧评价子系统。通过数据抓取、线上评价等手段,自动提取基层治理各类业务数据,以多维度的事件统计分析功能,生成量化的指标数据,实现了对区域内的“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的智慧化评价,每月评价结果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

  据悉,这套数字化评价系统涵盖了“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运行的方方面面,设置了“平台基础、统计列表、综合评价”等功能模块,成功实现了评价指标的有效提取、实时统计和形象展示,以智慧评价推动有效运行,较好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实效。截至今年10月份,绍兴全市网格事件处置及时率和办结率分别达到94.47%和96.33%,“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评价指数平均达90.51分。

  绍兴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说:“‘智慧评价’像一剂良方,改变了以往对基层工作主观性较强的定性评价,而是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客观地反映出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

实效导向 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变“实地检查”为“线上评价”,变“主观判断”为“数字评价”,变“阶段总结”为“定期评价”。评价方式的革命性转变,既突出了实效导向,改变了工作作风,又体现了公平公正,使“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运行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强化有效运行评价结果的应用,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的持续动力。在市级层面,绍兴市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常态化评价情况纳入对区、县(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在县级层面,实现评价结果与综合考评、评先评优、奖金发放“三挂钩”。“排名前三的乡镇(街道)可加分,排名末三的要扣分。” 绍兴市上虞区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作为绍兴市的“试验田”,现在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测评。

  评价体系的导向牵引作用开始体现。上虞区章镇镇5月份的时候排名全区第16名,到了8月份上升到全区第5名,再到9、10月已经跃居全区头名。“原先觉得我们镇已经做的不错。自从有了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才发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们镇的平台有效运行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比之以往也有了明显提高。”该镇党委副书记李立刚说。

  如果把“四平台”看做一个机器人,那么这个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就是四个功能性平台,CPU就是信息系统,驱动器就是属地管理,传感器就是全科网格,电路系统就是运行机制。而这个机器人要能够正常运作,还需要能量来维持推动,这个能量就是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

  “电路”理顺了,“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上来。乡镇(街道)主动意识增强,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向全科网格以及派驻站所分派任务大幅增加。今年9月份,绍兴市118个乡镇(街道)通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发出指令便高达1312条,开展联合执法和联合整治次数也频繁起来。

  此外,网格员信息采集质量显著提高。经过5个月的试评价,绍兴全市网格员上报的无效信息量从20%下降至5%以下,包括违建、食品安全、综治等在内的52类信息实现了上报全覆盖,需要乡镇层面解决的三级事件由原先的平均1.5%上升至4.1%。事件类型的覆盖面、事件描述的规范性以及有价值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柯桥区:

本地可办 推进重点事项全进驻

  “实在是太方便了,没想到在镇里也能办不动产权属证书,而且还很快就办好了。”今年7月份,家住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的洪女士来到该镇便民服务中心“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窗口”办理不动产登记,在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指导下,从提交资料、网签、缴税到最终拿到权属证书,全程只花了1个小时。

  过去,居民在钱清镇办理不动产权属证书需要到柯桥办理网签,再回到钱清便民服务中心的税务、国土部门窗口缴税受理取证,才能完成不动产权属证书。这样柯桥、钱清两地跑,住建、税务、国土窗口来回跑的状况,让群众感到非常不方便。现在,只需要在镇“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受理”一个窗口“一个小时”就能搞定所有办理程序,并且钱清镇周围三镇的居民都能来这里办理不动产登记,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心”。

  为更好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丰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功能,绍兴市柯桥区把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进驻率、便民服务事项办结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乡镇(街道)把直接面向基层的各类事项纳入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推动与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卫计、档案、民政等重点部门、派驻站所的事项全进驻,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事项“本地可办”,实现了便民服务下沉,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多跑一次”。

上虞区:

发挥导向作用 加强主动派单

  今年8月初,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多次收到祝家街网格员和群众爆料,称该镇近日有多起电瓶车电瓶被偷窃事件。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对此事进行分析研判,认为可能有电瓶车盗窃团伙进入崧厦。随即,镇综合信息指挥室通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给各网格主动派单发布信息:“近期,有电瓶车盗窃团伙在我镇出入。要求全镇网格员加强夜间巡查,查找网格内可疑人员。一经发现,立即上报”。

  祝家街网格员接到指令后,在日常巡查时对此类事件加强了关注。当晚,在暗访摸排中,发现了电瓶盗窃可疑人员,第一时间将该事件信息报送给了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接到信息后,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立即派单给崧厦镇派出所,没多久该盗窃团伙就被捉拿归案。

  “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以来,绍兴市上虞区把区县业务部门和乡镇(街道)向网格、平台或站所主动指派任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正因如此,“基层治理四平台”派单机制也充分发挥了它的导向性作用,改变了过去网格员自主巡查、自主上报的模式,而是将乡镇(街道)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实时传达到网格长(员)的手机软件“浙江政务服务APP”上,这一转变极大的提升了乡镇(街道)的工作部署效率,提高了收集反馈信息的能力,真正发挥出综合指挥的特点。

诸暨市:打造专业网格队伍

提升全域网格质量

  今年11月初,诸暨市陶朱街道白门下村网格员方德良像往常一样在村里巡查,途经新白线附近时发现道路上的窨井盖严重破损塌陷,对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通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通过手机APP上报了该事件的基本情况、照片、定位等信息。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收到事件后,立刻流转给城建部门,48小时内,这个破损多日的井盖便被修复了。

  按照以往流程,处理这样一个事件最少也需要一周的时间。而现在,类似的事件马上就能解决,这一切要归功于诸暨市对“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不断探索。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四平台”的神经末梢,对信息收集起着关键作用。如何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和能力过硬的网格员队伍?诸暨市在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这张试卷上,出了“网格事件量、无效信息占比、网格员日巡岗轨迹、网格员日在线时长”等这几道考题。

  对此,陶朱街道有着自己的解法。今年8月,该街道对网格员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在重新划分建立的89个全域网格上,经过公开招考、面试、层层培训,专门配备了95名专职网格员。在网格员“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上,科学梳理了五大类、十二小类的问题,并制成了《专职网格员工作指南》。目前,陶朱街道专职网格员日均工作8小时,巡查5公里,月均报送有效信息2000余条,实现了基层网格的有序管理和有效运行。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编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一把“标尺”评成效 一套指标促运行 2018-11-28 浙江日报2018-11-2800003;浙江日报2018-11-2800008;浙江日报2018-11-2800036;浙江日报2018-11-2800013;浙江日报2018-11-2800031;浙江日报2018-11-2800039;浙江日报2018-11-2800040;浙江日报2018-11-2800041;浙江日报2018-11-2800042 2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