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美丽河湖

海宁:城水相依
美丽河湖引领潮乡嬗变

  海宁:城水相依

  美丽河湖引领潮乡嬗变

  黄丽丽 俞耿锋 徐飞燕 朱晓丽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幽溪路细长新苔。”海宁是水乡,又是潮乡,择水而居,枕潮而眠。水是海宁的灵魂,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绘就了江南水乡的唯美画卷。

  “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在海宁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定位中,水居于首位。近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两山”理念,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科学实施河湖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实效。

  如今走进海宁,鹃湖烟波浩渺,洛塘河绿树成荫,水利文化园满目苍翠,市河、横塘河碧波荡漾,通过“市民5分钟健步圈和5公里公园圈”的打造和洛塘河、鹃湖、长山河及南排新开河绿道工程的实施,海宁将水利工程打造成集安全、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命线”“风景线”“惠民线”,美丽河湖已然成为海宁城市发展、品质生活、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城在水中 环城通绿

水乡画卷铺展城乡

  在海宁东片最诗意盎然的地方,坐落着海宁人所钟爱的鹃湖。

  环绕着鹃湖的是占地2.9平方公里的鹃湖公园。每当春夏到来之时,公园东侧的樱花与荷花相继盛开,在湖水的映衬之下格外有诗情画意;而到了秋冬季节,银杏、无患子等树木落叶纷然,为大地洒下一片金黄,吸引人们欣赏摄影。

  鹃湖公园内还特别设计了一条长500米的环形轮滑赛道,除举办轮滑的各种赛事之外,白天人们还可以在环绕整个公园的自行车道上或漫步或骑行;到了夜晚,音乐汨汨而出,广场舞大妈的舞步为整个鹃湖添了热闹。

  市民的参与赋予了鹃湖公园以生命,而鹃湖公园也成为丰富市民生活、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载体。鹃湖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打造了“水绿融城、盈翠之洲、城湖共生、竞彩水岸”的海宁生态金名片,还吸引了包括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科技城等知名院校和高科技平台的入驻,成为海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只是鹃湖,近年来,海宁着力在全域范围内打通水系,让活水畅通流,构建“美丽水网”。据统计,近年海宁打通断头河浜80余条,完成镇村河道综合整治1300余公里。

  深秋季节走进杨汇桥村,打通后的南村浜、徐家浜和杨家浜三条河道淌过屋前屋后,沿着河岸走,河水清澈,一步一景,有老式水车、竹林、亲水平台等,仿木桩式护岸错落有致,和整齐的农家房屋相衬,好似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与此同时,为了打通河道绿道瓶颈,打造“市民5分钟健步圈和5公里公园圈”,海宁大力推进环河湖绿道建设,重点实施了洛塘河、鹃湖、长山河以及在建的南排新开河绿道工程,连通了全市西山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一个个市政公园,贯通了横塘河、市河、麻泾港等一条条大小河道,全线长达150公里,绿化彩化河道900余公里,种植水生植物15余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临水而居、逐水而娱、亲水而行”。

  如今在海宁,“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全域美丽水网正初步形成。不仅在城区实现全城绿道串珠成链、连线成网,更将绿道连接到乡村,让乡村也同样能真切地感受到美丽河湖的获得感。

机制创新 共建共管

依水而居其乐陶陶

  走在海宁长山河边,抬眼望去是河面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明亮的眼波,凝聚着海宁城区的秀色。河面上的水生植物开着漂亮的花。微风袭来,空气中带来湿润的气息,充溢着水的味道。

  可不能小看这悠然的流水、浅绿的水色、如绢的波光,这得益于海宁市首次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开展水利工程建设。EPC总承包模式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既节约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时间,又能依托更专业的人员投入和技术力量,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仅以长山河市区片系综合治理项目为例,项目涉及海宁市长山河、念亩桥港、薛家港等16条河道,总长26.48公里,打通水系8处,增加水面积约173亩,工程具体包括河道疏浚、绿化种植、景观绿道、护岸整治及配套设施完善等。项目于2016年4月28日开工,于2017年4月15日全部完工,耗时仅1年。

  “按照以前的速度,这么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1年内完成。采用EPC模式,让河道治理真正成为‘交钥匙工程’,打造了河道治理新样本。”海宁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时间海宁共采用EPC模式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7条,长度35公里,完成投资2.5亿元。

  在城北,由拳路至长山河也建成了滨河绿道,给城北居民添了一抹新绿。绿道内,游步道、凉亭、亲水平台、休闲座椅等一应俱全,而与其他绿道不同的是,绿道东侧有一片绿树成荫的苗圃。

  “这片苗圃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海宁市河(由拳路~长山河)段绿道项目是嘉兴首个完全PPP工程,将200亩的水利公园项目推向市场,其中100亩为政府“规定动作”,实施河道景观工程配套,另100亩为“自选动作”,允许自主种植苗圃经营,施工单位通过苗圃经营和一定的养护补贴获得长期收益,整个周期内市财政节省投资约3000万元。

人文美水 文以载景

河湖之畔可觅乡愁

  在海宁的主城区,有一条流淌了千年的海宁母亲河——洛塘河,还有坐落在洛塘河畔的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代表着海宁自然与人文的精华。

  这里水流清澈,河岸两旁绿树成荫,自然风光无比秀丽;这里,有古老的马头墙、精致的凤眼窗、岁月浸润的石板桥,景色古色古香。从大瑶桥到塘桥,一路走过,除了满眼的美景,还可以看到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海宁的名人牌;南北岸还雕刻安装了18处景墙,介绍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等文化遗产……

  “想要快速了解海宁历史,那就到洛塘河走一遭。”这绝对不只是人们的戏言,而是代表着海宁水利人对文化的保护与敬畏。“河湖水文化建设既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文化浙江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美丽河湖建设中,海宁注重保存河湖沿岸历史文化古迹(古桥、古码头等),提炼挖掘沿岸传承类水文化、水工程文化(治水故事、传说典故、诗词歌赋、民俗民风等)以及结合特色定位的创造类水文化,并通过文化石、文化墙、古文人雕像、事迹碑等进行展示,既记录传统和历史,也彰显当代治水成效和治水精神。

  “建一个工程、成一处风景、留一段历史、传一地文化”,这是海宁美丽河湖创建的初心。通过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充分渗透当地人文元素,不断放大水利项目的安全效应、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美丽河湖已经成为海宁流淌千年文化、延续美丽乡愁的承载。


浙江日报 美丽河湖 00008 海宁:城水相依
美丽河湖引领潮乡嬗变
2018-11-26 浙江日报2018-11-2600004;浙江日报2018-11-2600008;浙江日报2018-11-2600014;浙江日报2018-11-2600021;浙江日报2018-11-2600007 2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