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40年用电记忆
汪晓池 刘荣生
“记得村里第一盏电灯点亮的时候,心里升起的那种黑暗被驱逐的感觉。那时我心里就燃起了一个信念:一定要让村里的日子越过越敞亮。”2018年11月12日,杭州市富阳区七旬老人陆玉农讲起了他的故事。
陆玉农是原和尚庄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在过去的40年里,和尚庄从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不断升级,最终华丽变身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勤丰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村民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部分外国游客寄来的感谢信,在他们印象里,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美丽缩影。
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夕,位于富春北部山区的和尚庄迎来了它的第一台变压器,这是陆玉农带着村民从几十里外的镇上一步一个脚印抬回来的。有了变压器后,村里的电线很快就架起来了,通电那天,几乎全村村民都集中到了茶厂门口,亲眼见证了这个令他们向往许久的时刻。夜幕降临,在一片翘首期待中,15瓦白炽灯发出了橘黄色的光芒。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和尚庄。有过茶厂管理经验的陆玉农带着村民,自筹资金,先后办起了五金电器、无线电等9个家庭联营工厂;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经营的工厂已经有50多台车床、上百名工人。1987年,这一年村里又自筹资金,迎来了第二台变压器。
2004年,和尚庄和周边的两个村进行合并,正式更名为“勤丰村”。也是在这一年,村里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富阳电力投入250多万元,布点了3台变压器,对村里的线路进行了大面积的绝缘化改造。看着电力工人们将原来村里自己拉的那些高高低低的裸导线,都换成整齐排布的绝缘线时,陆玉农想起了之前老队长说的那句话,感慨道:“当初觉得能用上电灯就已经很幸福了;但现在,村子的用电水平已经接近城市。”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富阳供电公司又先后两次对勤丰村进行了布点增容,为村里稳定用电织就了一张“坚强”的电网。40年沧海巨变,如今的勤丰村绿树成荫,一条8米宽的大马路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和农家乐。陆玉农说,“我相信时代的巨轮一定会驶向更好、更富裕的彼岸;在我的心里,始终相信——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