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八美联动 统分结合

聚力聚焦“美丽建德”
建德市打造“山水人城”新名片

  八美联动 统分结合

  聚力聚焦“美丽建德”

  建德市打造“山水人城”新名片

  张 宏 陆群安 周碧辉

  半个世纪前,新安江水电站建成。

  大坝下,常年17摄氏度的江水泱泱流淌了半个世纪。

  大坝旁,建德市民共建共享了一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此情此景,叫人心驰神往,一见难忘。

  建设“美丽建德”,打造全域大花园,应和了建德人的乡村振兴之梦。

  “八美联动,统分结合”,建德打出了“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等系列组合拳,美丽环境、美丽产业、美丽经济正在悄然换代、升级、提速。

八美联动 统分结合 最先一公里立机制

  如何拥有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山,更生态宜居的生活?

  2017年4月,建德绘就了一幅吐故纳新的全域作战大蓝图,经梳理整合多年经验、多方资源、多种力量,“美丽建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美丽办”)应运而生。

  美丽办下设综合协调、资金政策、规划项目、督查推进等四部,及美丽城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德家园、美丽园(厂)区、美丽经济、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等十个专项组,体系完善,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八美联动,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实战中得到不断巩固和完善。”建德市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全面会战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难点,更是发力点。

  《“美丽建德”三年行动方案》《美丽城区综合整治规划》《美丽城区整治导则》《美丽乡村示范市行动方案》《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等规划方案陆续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先标准不一、政策多头、项目分散、资金不明等问题,形成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水平管理的兵团作战优势,机制活力得到全面释放。

  统筹指导、分线推进。美丽办负责牵头抓总,把握全局,十个专项组分线推进,扎实有序开展抓环境、强功能、兴产业等各项工作。

  按照“三年行动、八美联动、百亿投入、千个项目、全域美丽”的主旨要求,近两年来,已安排“美丽建德”建设项目780余个,投入资金75亿元。这组无声的数据,展现的却是掷地有声的担当作为和跨越赶超的奋斗姿态。

  今年以来,建德的美丽底色不断被擦亮,富春江、胥溪、大洲溪、莲花溪等创建成为杭州市级“美丽河湖”,23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整治项目有序推进,“民间河长制”和“互联网+河长”模式拉开了一道干群携手巡河护河、治水管水的和谐画卷。

  继成功承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乾潭、寿昌在全省树立样板,寿昌镇成为全省首个免考核乡镇后,今年8月19日梅城镇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目标定位。

  由点及面的整治行动,向广大乡村腹地“脏乱差”宣战,航头镇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大比武为纽带,激励18个村开展环境整治擂台赛;李家镇通过辅房、鸡棚、庭院、厕所、围墙等五大革命,打开了美丽建设新格局;洋溪街道推出“十美联动”,下出了党建引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的先手棋……

五水共治 产业转型 一江碧水直抵杭城

  上枕千岛湖的旖旎风光,下听钱塘江的潮起潮落,建德新安江一路向东,经过洋溪埠、下涯埠、十里埠,经过壮阔的三江口,经过七里扬帆、胥江三峡,沿线见证的是建德人抱团推进“美丽建德”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源起新安江,缘起一江碧水,因水而兴,由水而名,倚靠着这条唐诗之江,“美丽建德”城镇带、产业带、景观带、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展露无遗,流光溢彩。

  从养鸡到种“仙草”,莲花镇的许建茹转型成功的同时,见证了门前溪水从黑到清的蜕变。

  夜幕降临,她可以沿着莲花溪口的游步道,感受17摄氏度江水触碰过的微风,但她可能不清楚,这条一直向东延伸的游步道有多长。事实上,这条游步道肇始于洋溪街道莲花溪出口,下游至梅城镇七郎庙,是新安江综保工程(钱塘江经济生态带建德段)项目的一部分。

  新安江综保工程于2017年5月13日开工,总投资估算27.2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包括绿道20公里、市政道路21.4公里。目前,一期已完成投资额的91%,与建德主城滨江慢行系统、寿昌江岸线整治和新安江、兰江独流入海工程、建德绿道实现贯通。

  河湖生态资源转变绿色发展新动能。

  昔日粪臭扑鼻,今朝水清岸绿,莲花治水转型案例,在建德口耳相传。

  从实现全流域商品化生猪禁养,完成蛋鸡减量200万羽,减量比例达77%,到完成10万平方米清淤,形成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生态莲花溪。

  从一泓清水,窥探建德莲花转型谋篇布局,红色文化、莲文化、水文化等多类型文化有机融合,莲花村郭村暴动纪念馆、戴家月季花海、莲花岩山森林公园等特色资源被充分利用。

  今年1月至10月底,莲花镇共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带动铁皮石斛系列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周边民宿等营业总额6300余万元,充分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奇雾、美景,“山之下·水之涯”。2018年,建德下涯大洲溪流域沿线的6个摄影点被中国摄影网评选为“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每年慕名而来的拍摄爱好者不计其数。

  下涯大洲溪及其周边环境变化,同样令人惊奇。大洲溪亲水游、摄影基地文旅游、养生民宿休闲游、果蔬采摘农旅游等4大板块雏形初现。

  目前已建成民宿15家、餐饮店7家、采摘基地5家、摄影点位6个、森林氧吧及户外拓展基地1处、慢行驿站1处、旅游接待中心1个。

  作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乾潭,定位“杭州都市圈生态健康城”,白墙黛瓦、山水相依,火了胥江村的杭派民居,活了整条胥溪精品线。

  通过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完善治污设施建设,胥溪水质常年保持Ⅰ类、Ⅱ类水质。随着“归园田居在乾潭”活动的持续开展,眼下,17个超亿元项目已入驻乾潭并开工建设。此外,胥溪沿线的骑行驿站、胥溪庄园、子胥朴园、幸福部落等一大批特色民宿陆续营业,而且吸引了一大批都市“新村民”入驻,一大批乡贤回归创业。因水而兴,久久为功,乾潭镇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正走在行业前沿,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实干兴城,大干强镇,巧干富村,建德正以开放的姿势,深入对接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拥江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一时美到持久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颜值美到产值美。

精细布局 各美其美

新作为焕发新风貌

  政策驱动,群雄逐鹿。按照“八美联动”和全域景区化推进要求,至2019年底,建德力争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创建10个以上示范村、30个以上特色村、80个以上达标村,让居民和游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看得见的城乡美、看得深的内在美、看得远的发展美”。

  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补助1500万元,列入美丽乡村特色村补助500万元,列入美丽乡村达标村补助70万元……

  美丽乡村政策的支撑点是“竞争性评审”机制的创新和导入,“村委自带方案,上台路演,评委评选后确定示范村名额。”建德市美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达标村不实施项目,重点是做好环境整治文章,高标准做到“干净、有序”,而示范村、特色村的标准相对较高,关键要看产业,要谋划、培育符合村庄实际的富民强村产业,助力消薄,增强农村造血、活血、固血功能。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以“拆、改、创”为组合拳,截至目前,建德各乡镇共拆除违法建筑142万平方米,三改面积39.1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75%。梅城镇大破大立,将15年的占道违建拆除,还路于民;下涯镇破立结合,启动综保和乡建的引擎,描绘出水岸共美、产城相融的时代画卷;大同镇不破不立,古城山村、管村桥村的一户多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一去不复返,“稻香万家,大道同行”成为大同镇的一张新名片。

  与此同时,建德市排定新安江主城区有机更新和美丽城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两个EPC项目,拉开主城区旧城改造的序幕。杭州市规划内的20座新城之一——洋安新城,先后完成总建筑面积约37.68万平方米,共2060套安置房建设,市一级的商检大楼、妇幼保健院、审批中心、洋安小学、幼儿园等拔地而起。

  “千年古府”建德梅城,乘势借力,再现新貌。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恢复严州古城面貌。目前,建德已全面打响美丽城镇建设大会战,一期排定项目74个,总投资38.67亿元。同时,将依托严州古城、梅城新城、高铁新城等产业平台,引进先进制造业、文创商贸综合体、休闲农旅等项目,有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全域旅游,紧扣“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抓好品牌创建、开展旅游节及十大万人活动、推进产业融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核心旅游品牌“17℃建德新安江”和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宜居建德”金名片。

  市财政专项拿出1亿元资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各业态经营主体,重点项目陆续起航。开元集团在梅城投资2亿元的芳草地酒店仅用10个月就建成运营,并在乾潭再投资1亿元新建特色酒店。省旅游集团投资20亿元的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有望年内正式对外运营。

  今年1月至10月底,建德共接待游客103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实现旅游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16.67%,旅游接待人次提前完成破千万的全年目标,旅游收入完成全年目标的92%。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32.93万人次,同比增长96.11%;实现旅游收入73795.44万元,同比增长86.33%。

精准点穴 分线实战

最后一公里比接力

  平坦洁净的沥青路面、整洁美观的居民庭院、文创味十足的墙绘……11月的建德洋溪街道洋溪社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暖风吹进家家户户。

  在2018年初,建德的寿昌、乾潭、下涯就因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惊艳了浙江。

  已整治的成果如何巩固、延续?

  干部街长+民间街长,“双街长制”从乾潭走向全省。第二、第三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还在路上,如何持续发力、持续深化的问卷摆在案头。

  这时,建德拿出了“巷长制”的方案,将整治的铁腕向背街小巷延伸,活跃至作战图上的所有毛细血管,彻底打通了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率先推出“巷长制”的杨村桥镇,将集镇背街小巷划分成五个片区,成立九个专项整治小组,有备而战,战无不胜。

  一份《建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强弱电管线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让“线乱拉”长效管理有据可查。

  乾潭镇将“双街长制”工作模式嵌入“规范施工监管”环节,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制定细则,建立长效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动态化、智慧化监管……

  一场草根路演,“小点子”演变“大成效”。日前,大洋镇将集镇背街小巷划分为19个参赛点,由19位村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各村具有“美丽庭院”打造经验的“乡村工匠”参与美丽集镇创意大赛。

  同时实行镇、村、户(个人)三方共同出资模式,紧扣“花小钱、多动脑、巧装扮”理念,重点解决背街小巷拆后利用、节点打造和环境秩序提升等问题,该举措使打造费用降低30%,时间节省2/3,比学赶超、赛场赛马、实战练兵的氛围迅速升温。

  德文化持续为美丽乡村注入“精气神”。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镇头大队’的标志,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些日子,三都镇镇头村主任刘樟进很忙,忙着向游人介绍“镇头大队”的历史。

  “五年时间,十个大队,上千名建设者,建起一座库容260万方、灌溉面积6000余亩的镇头水库,这是一种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刘樟进说。

  “镇头大队”是镇头村特有的历史记忆、乡愁起点、精神支柱,意义非凡。“镇头大队”的资源今天又被镇头人重拾重用,乡村旅游文化IP、特色农产品品牌标识等,随处可见那些远去却始终流连的时光之美。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在大慈岩镇的上吴方村,家风馆整合全村各种资源,深化优秀家风、将“德文化”在生活细节中渗透,让当地人参与到“家”的记忆和行动中……依托152家农村文化礼堂,建德将凝练出的通儒文化、茶茗文化、孝德文化等一批地域文化传递出去,发散开来,同样打通了德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美丽建德,正朝着“两个高水平”攻坚克难,创新实践,乘风破浪,全力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建德经验,勇当“美丽浙江”的先锋队和模范生。

  (本版图片由建德市美丽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聚力聚焦“美丽建德”
建德市打造“山水人城”新名片
2018-11-21 浙江日报2018-11-2100004;浙江日报2018-11-2100006;浙江日报2018-11-2100010;浙江日报2018-11-2100012;浙江日报2018-11-2100007;浙江日报2018-11-2100011;浙江日报2018-11-2100016 2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