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专版

慈溪再立县域民营经济新标杆

  慈

  溪

  再立县域民营经济新标杆

  仇 欢 邵 滢

  从“秘色瓷都”开启世界贸易先河的古代慈商,到吴锦堂、姚云龙等近现代工商巨擘,再到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当代慈商,民营经济始终是慈溪活力所在,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四海传奇,实现“从无到有”创业积累;二次创业,涌现享誉世界“牛企牛品”;六争攻坚,努力书写“二次腾飞”新篇章……一次次开疆辟土,一次次转型升级,慈溪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勇立潮头奋力向前,铺陈出一幅包括家电、轴承、化纤等多个主打产业的蓝图,成为浙江制造业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前,慈溪正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将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彰显特色、发挥优势,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跨进。

立足禀赋优势 创造“慈溪现象”

  1988年从“县”到“市”,多少从无到有,多少求新创优,多少突破升华,都凝聚在了这一字之变中。

  慈溪的发展史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初期,慈溪率先走出了“农村工业化、主体民营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创出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慈溪现象”;上世纪80年代,慈溪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四千”精神,闯出“四轮驱动”慈溪模式;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权体制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慈溪形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新世纪初,抢抓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新机遇,慈溪又以放眼全球的视野、开放合作的胸怀,开启了开放型经济新模式。

  慈溪生产的电脑针织横机、欧式插座、光伏组件接线盒等38类特色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涌现出公牛插座、天生核级密封件、方太油烟机等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单打冠军”。目前,慈溪有15.6万个市场主体,共打造了享誉国内外的三大家电基地、轴承王国、全球最大电熨斗生产基地等3亿元以上规模的块状区域特色经济37个,呈现“一镇一品”乃至“一镇多品”的新格局。

  这组数据,最能印证慈溪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精神实现的飞跃:GDP从1988年19.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487.8亿元,财政收入由1988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90.1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30.1亿元飙升到2017年的3618亿元;出口额由1988年的区区2万美元,到2017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

  慈溪民企挑起工业强市的“大梁”,政府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专门成立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三年行动计划,以及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隐形)冠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不断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水平和效益效率质量。

厚培“智造”土壤 激活内生动力

  诚然,慈溪民营经济领一时风气之先,但与此同时,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动能转换。为此,慈溪积极抢抓“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以及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建设机遇,致力构建智能经济大产业体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口”,以阮立平、孙平范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慈溪人,接过接力棒,引领新潮流。在“二次创业、二次腾飞”浪潮的激荡下,在“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战略的引领下,慈溪加快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发展。

  2017年,慈溪启动实施了智能经济“个十百千”工程,即组建若干智能经济研究院、培育10家智能经济龙头企业、打造100家智能经济示范企业、推动1000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使慈溪经济发展释放出新动能。

  同时,下大力实施“低散乱”整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改“三个全覆盖”行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全面提升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轻纺化纤等传统产业质量效益。智能化技改今年将覆盖80%以上的规上企业,到明年全面实现。

  从智能经济发展的路径看,坚守“科技领先、立足高端、品质至上”,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做长的理念,诠释了慈溪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升级的方向。

  如今,在政策之风的劲吹下,在产业格局的带动下,慈溪一批批传统制造企业纷纷融入“智造基因”,向高附加值的领域纵深前行。

  慈星股份针织品智能柔性定制平台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慈兴轴承“工业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应用示范”、中大力德“机器人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天生密封件“核电站压力容器C形密封环”等项目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项目,曾经的地方小企业成为技术攻坚的“国家队”。

  慈溪将继续聚焦创新引领,壮大内生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人才支持,打造平台引擎。立志更高远的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秉承“开放”基因 释放产业能级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0年里,平均每3秒钟就有一辆车驶过,大桥上行驶的是车辆,流动的却是创新、资源等要素,带动杭州湾两岸活力迸发。大桥南岸,因桥而生、因桥而兴的慈溪,已成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沃土。

  生机勃勃、新潮澎湃的开放经济,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气度胸襟,为这块创业创新热土注入源源活力。

  慈溪经济外向依存度高达70%,慈溪人民靠开放起家,靠开放腾飞。“千方百计搞招商、千军万马奔外向”。现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000多家,其中出口超5000万元企业232家,超亿元企业113家,去年自营出口658.94亿元。近年来更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实现4个平台列入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重点平台,工信部批准设立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去年“一带一路”出口比重超过26%。

  “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两翼齐飞,去年,慈溪通过美国创新孵化器,引进了留美博士的“高通量先导药物和靶点发现技术平台”。复旦大学等18家知名高校院所与慈溪深度握手,成立慈溪·环杭州湾政产学研联盟,探索技术转化从原理到产品的“最短距离”。加上中科院两大平台、宁大科技学院、诺丁汉大学航空学院等助力,慈溪人才高地的“海拔”节节攀升。

  今年年初,慈溪市政府发布《全方位接轨上海五年规划(2017—2021)》,这份长达1.35万余字的文件,拿出了一揽子全面对接上海的具体方案。在慈溪看来,全方位接轨上海,是“深化新一轮改革创新、赢得新一轮发展主动权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慈溪正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布局科创“飞地”,以吸引沪上高端要素。

  进一步打响开放牌,推动慈溪制造业向更高更新更优的方向升级,催生产业争先的新气象。

  在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了百吨级石墨烯示范生产线;在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批批“蕴藏千万蓝海”的项目正落地开工建设……慈溪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和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勾勒出慈溪经济的“新骨架”。

  一连串开放措施,一连串签约项目,慈溪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节点上,有了十足的底气,产业升级持续释放“溢出效应”。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6 慈溪再立县域民营经济新标杆 2018-11-15 浙江日报2018-11-1500003;浙江日报2018-11-1500005;浙江日报2018-11-1500006;浙江日报2018-11-1500008;浙江日报2018-11-1500009;浙江日报2018-11-1500014;浙江日报2018-11-1500016;浙江日报2018-11-1500020 2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