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专版

  王文鉴

  办企业就是“办人”

  王文鉴,男,1947年6月生,浙江余姚人,舜宇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名誉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有人不止一次问王文鉴,办企业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第一靠人才,第二靠人才,第三靠人才,第四靠人才,第五还是靠人才。”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王文鉴始终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一直思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方法举措。在他的领导下,公司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正是这项特质让舜宇集团从全国几十万家乡镇企业中脱颖而出,不断升级、蜕变,成为全球光电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

  1984年,王文鉴带着8名高中毕业生,凭借6万元贷款和4间旧厂房,创办了舜宇集团前身余姚市第二光仪厂。从简单的镜片加工开始,舜宇集团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转型升级,照相机镜片、扫描仪镜头、手机镜头、手机摄像模组、车载镜头,直至最新的3D结构光、激光雷达、智能显微镜等等,舜宇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抓住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的风口。2017年,舜宇实现销售223亿元,其中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手机镜头和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是华为、三星、索尼、小米、博世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秀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王文鉴在舜宇发展了以“共同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通过“钱散人聚”的股权分配方式,将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凝聚在一起,打造出一支同心同德、执行力超强的人才队伍。从1993年至今,舜宇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股权激励。截至2018年6月,共有2600余名员工获得上市公司股份,而作为公司创始人,王文鉴拥有的股份不到4%。更令人敬佩的是,领导企业30多年,王文鉴没有让任何近亲属在公司中担任高层职务。

  对这种做法,他有一段充满了辩证思维的精彩解读:我认为,企业的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利益应为大家共享。员工的命运和企业联成一体,才能万众一心、风雨同舟,这叫作“钱散人聚”。

  30多年来,舜宇以超过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这正是王文鉴“人才战略”的丰硕成果。

  张志灿

  敢闯敢试,带领村民致富

  张志灿,男,196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余姚,现任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

  17年前,张志灿接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的接力棒时,这里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但对横坎头村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村道一到雨雪天就泥泞难行,而横坎头村各个自然村居住地较为分散,为了确实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张志灿多方筹集资金,分别对村里6个自然村的主干道条以及机耕路进行了集中硬化,道路硬化率100%。

  而这对于张志灿来说仅仅是个开始。2011年,为实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实事”,他筹资45万元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2013年,对村内废弃的旧地进行整理,新建公厕和垃圾箱,统一改造墙面……

  但张志灿清楚,村容的变化带来的只是生活上的便利和居住环境的优化,真正想让一个村发展起来,依靠的必须是经济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横坎头村迎来了第一次转机,那时候全国正在创建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张志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旧址群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为横坎头村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人流进了小山村,带来了商机。张志灿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水果。如今的横坎头村已建成总面积达2000多亩的樱桃园、桑果园、杨梅园、盆景园和垂钓园,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百果园”,乡亲们累计增收2000余万元,其中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承接农事采摘等累计增收600余万元。

  2017年,这个四明山上的红色小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0多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分别比15年前增长20倍和17倍。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5 2018-11-15 浙江日报2018-11-1500010;浙江日报2018-11-1500007;浙江日报2018-11-1500018;浙江日报2018-11-1500015 2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