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北仑勇当改革“先行者”
精耕开放“试验田”

  北

  仑

  勇当改革“先行者”

  精耕开放“试验田”

  周松华 朱依琼 卞 凯 陈盛竹

  北仑,一片应开放而生的热土。1984年建区以来,5个国家级开发区先后布局落子,成为全国少有的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最集聚的区域之一,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也是一座因改革而兴的活力之城。30多年间,北仑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导向改革,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成绩斐然。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北仑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实施开放驱动与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与生态环境、探索社会治理机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先后推进了100多项改革项目,其中10项改革成为国家部委试点,18项改革成为省、市试点,由此推动对外开放、转型升级、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城乡融合等各项事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稳居省市前列,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58.0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83.25亿元。

改革“组合拳”激发经济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北仑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等9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宁波市第一,势头强劲。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北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更是北仑持续探索构建全新发展机制的成果。

  曾经的北仑,临港重工业一枝独秀,却受市场等因素制约明显。近年来,北仑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投资“标准地”建设等改革,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精准帮扶企业成长。

  北仑大胆尝试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了企业综合评价动态调整和差别化政策引导体系,倒逼企业聚焦发展质量。如今,以“实际占地面积”“税费实际贡献数”“污染物排放量”等数十项指标综合评价、科学协调的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已在北仑推而广之,“标准地”制度、“亩均论英雄”渐入人心。

  北仑探索以高端智力引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的新路子,实施“港城英才”计划,推出柔性引才举措,推进企业与院士对接,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今年3月,首届中国(宁波)海外工程师大会在北仑举办,吸引海内外的31名院士、370余名专家参会,签订合作协议33项,总投资超60亿元。目前,北仑已累计引进外国专家近7000人次,常驻北仑服务的外籍专家近800名。

  北仑大力实施企业培育“三大工程”。“龙腾工程”提升大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前三季度,全区41家“龙腾工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5%;“鸿鹄工程”加快孵化小微企业,全区近年共新增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小微企业千余家;“凤凰工程”推动企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全区目前已有14家上市企业,154家企业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下一步,北仑计划建设拟上市企业产业园。

  同时,北仑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体制,全区招商“一盘棋”,取消乡镇招商考核,咬定“补链”项目,要素倾斜、精准招商。区里还专门成立“园区办”,统筹推进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小港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等建设,整治提升街道、村工业小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园。

  改革“组合拳”激发了经济活力,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改善。2017年,北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33.16亿元,比建区之初增长909倍。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石化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比达42.7%。如今,北仑已形成汽车及汽配、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纺织服装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百亿级工业企业达到6家,十亿级工业企业达到41家。

创新机制优化社会治理

  优化社会治理,是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北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北仑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完成省定98项行政许可事项“证照分离”试点基础上,自我加压,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车辆道路运输证配发、内资娱乐场所审批等6类审批事项予以突破;出台《关于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一件事”分类审批的实施方案》,探索将政府审批、中介服务、政府服务“三打包”,制定88天审批法;做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网上办理事项范围,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截至目前,北仑“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其中实现“跑零次”的事项覆盖率达到33%。

  北仑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执法模式,在全国首创城管“创新工作室”,升级“民生地图”服务群众,完善“三级路长制”,促进干群互动共治,逐步架构起“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园林”等城市管理智慧管控体系。

  同时,北仑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北仑红领之家社会服务工作室”,党员志愿者团队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教育培训、心理矫正、权益保障、公益活动等14项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自北仑实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改革以来,实现了归正人员无重新犯罪、矫正人员无脱漏管现象等,成为了省市样板,并获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点赞。

  北仑以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坚持“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市场思维”等理念,推进群团改革。去年4月,成为全省县级工会先行改革第一批试点,北仑通过下沉资源、创新载体、构建网络等举措,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为全省工会改革提供了“北仑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北仑还以社会治理网格与区域化党建网络“两网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城市基层党建二十条、民族工作“四微”法、工业园区社区化服务等工作全国领先。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建设,以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一体化平台为依托,探索从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到案件审理、处分执行等环节的规范化处置,实现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执纪执法的有机衔接,提升了工作质效。

  未来,北仑还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建设,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创新,营造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革新理念提升城市品质

  秋日,九峰山草木葱茏,小浃江清流潺潺,美不胜收。北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进入了宁波前三,创建为国家生态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了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全覆盖。

  从临港“大车间”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样板,北仑城市品质之变,得益于发展理念的革新和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

  北仑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提升,牢牢聚焦钢铁、石化等临港大产业循环发展,探索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新模式,入选首批省级低碳试点。余热利用、中水回用、伴生资源和固废综合利用等三大循环网络,搭建起“全覆盖供气”的区域工业气体共享网络。今年7月,北仑通过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为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生态制度创新也不断提速。去年4月,北仑编制完成全市首份绿色发展报告,这也是国内首次对临港重工业绿色发展模式的总结。如今,这一创新之举已入选省改革试点。自然资源负债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河湖管护体制改革等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涵盖绿色报告、绿色报表、绿色审计、绿色审批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

  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全民生态环保大格局形态初具。在北仑,志愿者服务大队、智慧环保平台、环保公益系列活动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理念走进了大众。2017年,集生态文明成果展示、监测、监控、智慧环保于一体的北仑生态文明教育馆投用。

  如今,北仑每年六成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发展,着力实现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北仑以优质均衡为导向,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近30所,加大教师互派、学校结对帮扶,获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

  为让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北仑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改革,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建立起以“浙大一院为核心、北仑分院为骨干、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终端”的三级网络会诊服务平台,“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建成文化礼堂87个,文化家园18个,成功获批全国文化先进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先行区……

  未来,随着北仑“一区三城”开发和全域城市化建设推进,城市品质将再上新台阶。

  当前,北仑正积极投身宁波国家“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以“走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走在创新转型发展的最前列,走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前列,走在改善社会民生的最前列”为导向,“六争攻坚当标兵、三年攀高争先进”,大力实施“市场综合整治、小微企业整治、河道水质提标、居住环境提升”,凝聚起全区齐心抓改革、抓落实的行动力,昂首迈向国际化滨海新城。

  这片见证浙江改革开放的传奇热土,再启新程。

  (本版图片由北仑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2 北仑勇当改革“先行者”
精耕开放“试验田”
2018-11-15 浙江日报2018-11-1500003;浙江日报2018-11-1500007;浙江日报2018-11-1500004;浙江日报2018-11-1500008;浙江日报2018-11-1500009;浙江日报2018-11-1500015;浙江日报2018-11-1500019;浙江日报2018-11-1500016;浙江日报2018-11-1500021 2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