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庆安会馆,漕粮河海联运的商帮见证——

海不扬波兮庆安澜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身后,庆安会馆两扇墨黑色的厚重木门,“嘎吱”一响,缓缓打开。费滨松站在三江口,凝视这一生中复原过无数次的场景。

  此刻,三江汇流,竞奔向海;帆樯耸立,百珍交集。费滨松想起了陆游在途经此处时曾歌咏的“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揉橹声”一诗,此场景何其相似。他的思绪回到1853年——他的祖辈费纶金历经三年,建起8000平方米的庆安会馆。

  三江口,奉化江、姚江、甬江交汇于此,出甬江向东海,故而得名。唐宋以来,水边长大的宁波先民们从这里东出大洋,西联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形成如今“巨艘帆樯高插天,桅楼簇簇见朝烟”的航运盛况。

  1826年,宁波南号船帮就在这里建了一座安澜会馆。

  又过了27年,包括费纶金在内,宁波所辖的鄞、镇、慈三邑九户北号船帮捐资10万白银,建起了庆安会馆,其至今仍是浙东运河标志性建筑物。

  深秋的一个下午,我们走进已有165年历史的安庆会馆:它是如此辉煌煊赫,屋顶主次分明,马头墙高耸参差,戏台藻井熠熠生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殿、后戏台、左右厢房、耳房等沿会馆中轴线森严有序地排列。大殿内,石雕、砖雕、木雕,三雕会聚,尤其是镂空雕刻的蟠龙柱,更是活灵活现,引得众人交口称赞。单看会馆里的数千件朱金木雕,由当地能工巧匠合以大量金粉镶边装饰而成,其规模实力可见一斑。

  黄浙苏馆长告诉我们,浙东运河在南北转运、海上贸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朝中后期,也经历了一段繁忙时期,其高光时刻,是漕粮海运时期。宁波商帮在长期经商中形成的自律与灵活,为他们带来了一笔更大的订单——漕粮海运。咸丰初间,太平军起义,黄河泛滥,扬州港不得不被迫中断漕粮河运,朝廷将重任交给宁波港,通过漕粮河海联运的方式,将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的粮食运至北方。

  一时间,甬江码头上仅仅为南北商帮服务的秤手、斛手、制篷打索的工匠就激增至一两万人。

  “吾郡回图之利,以北洋商舶为最巨。其往也,转浙西之粟达之于津门。其来也,运辽燕齐莒之产贸之于甬东。”随着获利的丰厚与积累,以及抱团协调发展的需要,建设庆安会馆就此进入日程。开馆仪式上,漕粮海运的盛况被刻进了这块立于馆内的《甬东天后宫碑记》里。这座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是全国八大天后宫之一。

  近代以来,在岁月的风云变幻里,喧极一时的庆安会馆也逐渐走向安宁落寞,2001年,宁波市文广局接管庆安会馆。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经历了上百年岁月的洗礼,会馆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韩国明代史节郑梦周先生的后人,曾久久流连于馆内,不忍离去;国际航海博物馆协会主席、荷兰鹿特丹航海博物馆馆长鲁明杰先生在见到前戏台的那一瞬,竟端着相机忘记了拍照,只想用双眼最深刻最原真地记录它那撼人心魄的美……

  今天,我们还在这里看到,身着汉服的孩童们在大殿里朗声共诵古文经典,明月夜下的古戏台上纤纤细手缓抚琴弦,凝聚着方言意韵的越剧、甬剧经典曲目精彩上演……

  古老隽永的建筑为传统文化的承继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滋生、包容和给养了这方水土。然而,会馆所延续的生命力,又何止于此。

  当年轻的山东姑娘陈茹,顺着京杭运河南下,从家乡济宁来到三江口,她找到了儿时起就藏在心中的那些好奇——为什么山东会有杭州小吃,为什么家乡不产竹却有“竹竿巷”,那是漕粮海运时代留下的南北文化交流印记。如今她已是宁波帮博物馆的一员,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讲述大运河上的中国故事。

  当年近六旬的北京人费滨松循迹收藏于河北大学的《慈东费氏(四修)宗谱》来到这里,他仿佛看见祖辈与北号船帮的船户们,一次次站在时代风云的潮头。那曾经风起云涌的漕粮海运事业,在后来的岁月中,萌生了中国近现代航运业的初缕希望,也成为大运河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者。

  更为重要的是,始自庆安会馆落成,宁波帮抱团发展所氤氲生长的商业精神——那是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那是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那是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那是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那也是励业重义理的互助风格,在那些船舶从宁波港驶出,一次次鼓风扬帆时,如三江潮水澎湃向海,遍及世界,永泽后世。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海不扬波兮庆安澜 2018-11-12 8718576 2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