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湖州全力推进“碧水行动”——

守护一方山水 共建美好家园

  湖州全力推进“碧水行动”——

  守护一方山水 共建美好家园

  杨斌英

  截至10月底,湖州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7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今年以来,湖州“五水共治”行动再深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直以来,湖州治水都是动真碰硬,已经连续4年获得省“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2017年荣获“大禹鼎”银鼎。今年,湖州全力推进“碧水行动”,攻坚环城河区域治理、蓝藻防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湖长制等新形势下的治水课题,奋力再夺大禹鼎。

  齐心共护母亲河

  进入11月天气渐冷,每天晚上还是有三三两两的市民信步在湖城环城河一带,河道内种上了新的水生植物,河道两岸的绿植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环城河是湖州的母亲河之一,环城河治理备受百姓关注,体现的是湖州形象。”湖州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好环城河治浑工作,湖州市专门制定实施《环城河区域水质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让母亲河变美。

  自去年底启动整治工作以来,湖州市每月例会研判,部门齐力攻坚:水利部门制定生态配水方案,启动环城河、旄儿港清淤;环保部门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出具监测数据1109个;交通部门开展船舶超载超速专项检查,查处超载船舶159艘;农业部门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全域完成治理面积22.41万亩;国土等部门加强东、西苕溪沿线矿山治理,拆除非法矿山加工机组10套、非法涉矿码头4个等,目前均取得了初步整治效果,赢得了群众点赞。根据最新一次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各监测点位的水质在Ⅱ类水和Ⅳ类水之间,城市内河悬浮物浓度和浊度较上次监测有所下降。

  另一边,生态修复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整个环城河生态治理计划打造核心段3公里“荷花长廊”,种植观赏荷花3.8万株以及锯草、菖蒲、野生莲藕等净化水质水生植物1.2万株,设置生态浮岛50座,目前已完成环城河核心段2公里“荷花走廊”种植工作。“荷花属于挺水植物,除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外,还可有效拦截流入水域的外来污染。”市治水办(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说,让水草与水生动物、底砂、水共同营造一个循环生态系统,维持着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提升母亲河水质的自动调节能力,擦亮清丽湖州的城市名片。

  提标攻坚防蓝藻

  太湖,带给湖州绵长的岸线、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资源。但是,湖州在2007年、2008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蓝藻水华,随后几年有所缓和,但由于连晴、倒灌、水缓等影响,太湖蓝藻的暴发时有发生。

  “蓝藻的成因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富营养化加上光合作用的产物。”湖州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气温基本维持在20摄氏度以上,日照充足,同时降雨偏少,适宜蓝藻生长,就会造成太湖蓝藻暴发。同时加上主导风向等因素,太湖蓝藻也会不断向湖州沿岸集聚,并随着太湖水倒灌入侵湖州城市内河,造成湖州内河蓝藻暴发。

  为减轻蓝藻入侵内河的压力,今年以来,湖州在环城河、小梅港、旄儿港等河道设置多处蓝藻拦截浮坝和拦截网。“10月底前在部分入湖口增设拦截设施,在保证通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拦截到位。同时对原有拦截设施进一步进行优化完善,最大限度地把蓝藻拦在城市内河之外,减轻城市内河的生态环境风险。”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全面“拦”,湖州市各地各部门还将积极实施三方面的举措:全力“捞”,借鉴去年蓝藻打捞做法,在配备专业打捞船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渔民和船只作为湖州蓝藻打捞的应急力量;加快“截”,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大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重点解决混排、漏排和直排的问题;主动“修”,在太湖沿岸、城市内河和国控断面,大量种植芦苇和菖蒲等太湖原有水生物种,保护好本地水草,进一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据统计,湖州市积极应对沿湖和城市内河蓝藻防治与应急打捞工作,截至目前共设置围栏149道,打捞蓝藻30000余吨,生态修复面积达33200平方米。由于措施有力、应对及时,今年以来城市内河蓝藻基本可控,较去年大为改观。

  直击污水零直排

  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河,今年,湖州市专门出台了方案,计划“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用3年时间打通排水“经络”体系,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实现水环境治理从治标到治本、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据介绍,湖州将通过工业园区、居民小区、餐饮集聚区、洗车洗衣店、养殖尾水等各类污染源纳入创建单元,做到类型全覆盖。与治危拆违、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效结合,统筹推进,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作为南浔区首个争创“污水零直排”的工业区,这些天和孚镇陶家墩工业园区正开足马力、快马加鞭推进各项创建扫尾工作。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力争首批通过省级“污水零直排工业区”验收。“我们以镇(街道)为单元,系统全面对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湖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突出工业集聚区、城中村、老城区等重点区块,做到无遗漏、无盲点,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2018年是湖州“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的启动之年,截至10月底,湖州“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省19个建设任务启动率100%,已完成17个;市100个建设任务启动率100%,已完成60个,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是基础性治水工作,也是最需补齐的治水短板。”该负责人表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将纳入各地“五水共治”重点考核内容,建设结果与年度“大禹鼎”推荐挂钩,并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地区加强督查督办,让天更蓝水更清,共同守护美好的家园。

  图片由湖州市治水办(河长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守护一方山水 共建美好家园 2018-11-12 浙江日报2018-11-1200012;浙江日报2018-11-1200015;浙江日报2018-11-1200013;浙江日报2018-11-1200021 2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