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守得住江南风景
看得见欧洲风情

——海盐西塘桥街道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纪事

  守得住江南风景

  看得见欧洲风情

  ——海盐西塘桥街道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纪事

  王雨红 王 哲

  小城镇,一头连着乡村、一头接着城市,一面回溯过去、一面开创未来。

  金秋午后,漫步于海盐西塘桥街道的道路上,各式各样杂乱破旧的店面招牌不见了,五花八门的外墙立面也统一刷上了暖色调涂料,不远处,一池清水和砖红色楼房交相辉映,一座诗情画意的小镇初绽芳华。

  诗情画意的背后,离不开一项决策。2016年底,海盐西塘桥街道站在“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长远来考虑,围绕“江南桥乡”和“湾区新城”两大理念,在规划整治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全面实施“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三大整治活动,实现了全街道的美丽蝶变。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方“开放、绿色、独特”的湾区新城,西塘桥这座小镇正在实现它的“美丽梦”。

中西合璧 小城镇更有韵味

  一座小镇的气质,往往深蕴在文化基因中,借由总体风貌、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散发出来,凝结出独有的风情。“我们要在小城镇综合整治的同时做好项目建设特色文章,因地制宜做精自选动作,既保留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活力,让小城镇有颜值,更有气质。”西塘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全发说。

  西塘桥,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小镇上除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坟遗址,还有民间文学类天体传说《挑石头草和挑灯草星》,流传至今的《跳马灯》以及“海水煮盐”等各类生产生活习俗。“结合这些特色,我们打造了一批非遗文化展厅、历史文化馆、民间艺术展览馆、文化活动室等项目。”

  驱车驶入位于中乐路的历史文化街区,笔者看到张家厅等3个文保点已修缮完毕,废弃的老粮仓结合集镇文化后,变成了可互动的“城市客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老镇有着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能‘一拆而光’,要结合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脉络,实行保护性的改造。”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林慧东说。

  中西结合,让小城镇更加多元。沿街建筑立面作为构成街道空间的主要元素,在表达城市街道的内容中显得格外重要。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西塘桥街道在原有立面改造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整治,将设计定位于简欧风格,并积极融入景观小品、隔离带、防盗窗等特色欧式元素,实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借鉴学习简欧建筑设计理念、考察周边已建成欧式项目、与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合作……“我们还与富有经验的外资人才交流,不断优化建筑细节,目前已完成了6.6万平方米左右的立面整治项目。”西塘桥街道规划建设局局长朱嘉巍说。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刘庄村村民陆龙祥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前往公园散步,路边灯光若隐若现,迎面清风徐徐吹来,“现在感觉整个镇容环境高端了不少,看过再多风景,也不如家门口的夜景好看。”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要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让老百姓忆得起乡愁、留得下记忆。”林慧东说。

腾笼换鸟 换来发展一片天

  “轰隆”一声,一排废旧民房应声倒地。在这片倒下的房屋之上,未来将通过招商引资,筑起一个商住两用的综合体。

  这是海盐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的一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简单的‘化整为零’,而是‘腾笼换鸟’,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西塘桥街道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肖磊说,今年来,街道结合“三改一拆”“四无”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以西塘桥老集镇为整治核心区块,努力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

  自打响整治战以来,西塘桥街道通过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取缔马路市场、禁止占道经营等措施,共实施小城镇整治项目24个,取缔占道经营违法乱设摊行为,清除路面僵尸车138辆,完成各类背街小巷整治11条。

  整出新空间,治出新天地。西塘桥街道对辖区内违建和“四无”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摸,按照标准拆除、关停,目前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3.33万平方米,完成拆迁1165户,共整治“四无”企业211家,其中关停169家,腾出可复垦空间650亩。

  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西塘桥街道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两幢4200平方米集小商品、餐饮夜宵集聚点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新建公园6个,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新建11个停车场,增加车位1137个。

  “环境整治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舍掉差的、落后的,换来经济跨越发展。”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郑利明说。

筑巢引凤 好项目纷至沓来

  如果说雅拙古朴的老镇承载着西塘桥的历史沿革,那么新区则代表着工业发展下的现代城市。两者发展共享,又各有所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行走在西塘桥街道欧洲(德国)工业园内,颇具德式风格的德国伍尔特二期47000平方米私人定制厂房已初具雏形,厂房不远处,一条人工挖掘的“莱茵河”贯穿整个园区,仿佛令人置身欧洲。

  近年来,海盐西塘桥街道大步推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步伐,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相继引进了德国伍尔特、意大利维龙等一批知名的欧洲企业落地,并建成了以欧洲(德国)工业园为核心辐射的高端外资集聚产业园区。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西塘桥街道以欧洲(德国)工业园、新经济产业园两大重要平台为依托,加快园区配套景观及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小城镇立面整治、景观设计、局部装饰等配套及细节中融入欧式元素,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质化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道路。

  新经济产业园承接占地少,环保容量低、能耗低,投资强度高、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及集聚区内“退低进高”“腾笼换鸟”的中小型企业,欧洲(德国)工业园则是承接高端外资客商投资项目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把以往的出让土地转为出租空间,给投资者带来便利,也实现了项目的早日投产。

  一边是延续传统街巷肌理,保护和利用各类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传统水乡风貌的历史街区,另一边,则重点体现产城融合发展为主,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东风,不断强化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2.1亿元投资额,其中欧洲(德国)工业园1.8万平方米厂房已全部结顶并初验通过,30亩园区配套活动中心及企业之家项目完成方案设计。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眼下,美国500强安费诺集团精密连接器、上海城建、意大利FNA旗下诺爱集团等一大批“高精尖”优质产能项目纷纷“牵手”西塘桥。

  “安费诺集团之所以选择将更多的项目落户在这里,离不开政府谋求发展的诚意和效率,更离不开西塘桥街道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安费诺上海永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市繁荣,灯火缤纷;老少怡乐,结束琳琅”。如今,围海造陆,环境整治,这片具有5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土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占海盐全县1/10的土地,不仅创造出占全县45%的工业经济总量,而且还为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的人们带来更宜居的生活。

精细管理 背街小巷焕新颜

  “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有缺失需要补种一下。”“商铺门前的电瓶车要统一停放”……每天早晨,西塘桥街道攻坚1组组长崔勤章会准时和其他干部一起,来到负责包干的西场路商业街查看情况。“我们主要针对道路两侧、沿街商铺、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进行重点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拍照记录。”

  自9月29日举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冲刺誓师大会以来,西塘桥街道将1.2平方公里的整治范围划分成13个区域,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实行片区包干责任制,对小城镇整治范围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管理,将触角延伸到了背街小巷。

  “13个包干区块的整治内容包括各辖区的环境卫生、建筑外立面、乱堆物、乱搭建、乱排放、乱拉乱挂、乱经营等不文明现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珂说,街道着重对镇区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等周边非法砍伐和移植树木,占用绿化带,在小区公共绿地擅自种菜及其他毁坏城镇绿化设施的行为进行整治,对破损的小区公共设施、标识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也将及时进行修补。

  针对沿街商铺多的特点,西塘桥街道还成立了由800家商铺组成的商铺自治联盟,推进沿街商家“新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商家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并由联盟成员、社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组成评比小组,制定评比标准,每月对所有成员(商铺)进行量化评比。截至目前,已有25家商铺获评“最美商铺”。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西塘桥街道实行项目包干、挂图作战、问题销号,并建立项目日通报制度、“早晚督查踏勘”工作法、12小时工作制等,每天在现场碰头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在每日18时前形成日通报,明确问题的解决情况、项目的进展,保证了项目进度和质量。

  截至10月底,13个攻坚小组共清理各类杂物、建筑垃圾等232车,整治乱推放、乱晾晒311处,清除“牛皮癣”550余处,全面改善了全街道环境质量,不仅使镇容镇貌大为改观,也让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守得住江南风景
看得见欧洲风情
2018-11-09 浙江日报2018-11-0900003;浙江日报2018-11-0900006;浙江日报2018-11-0900010;浙江日报2018-11-0900016;浙江日报2018-11-0900007;浙江日报2018-11-0900014 2 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