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报道·样本

物联网专家
徐志福

躬耕“云”端,种田更潮

  “徐老师,我们草莓园里的物联网新系统已经升级完毕,使用效果更好了!”近日,舟山定海区岑港镇喜来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永年,兴奋地打电话报喜。

  近年来,夏永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物联网技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的自动化生产,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而这一切的“幕后功臣”,就是电话那头的“徐老师”——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农业模型与物联网研究室主任徐志福。

  今年53岁的徐志福,身份虽不是农民,工作经历却与“三农”息息相关,被农业企业家们称为“浙江农业领域最懂计算机、IT界最了解农业的专家”。

  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省农科院的徐志福,曾经从事过20多年的农作物高产栽培研究工作。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白天奔波于田间地头,夜里又变身成“码农”。

  那时候,在旁人看来,徐志福的兴趣与农业如此格格不入,但他坚持认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才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直到进入21世纪,当“农业+互联网”成为农业现代化中最热门的领域时,他的一身才华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2010年1月,省农科院正式成立数字农业研究所,由徐志福担任课题负责人。如今,由他带头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已经在全省各地的30多个示范基地安装使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34万亩,并积极向省外拓展。

  在夏永年的蔬果基地里,记者看到,他只需在手机客户端上输入几个指令,田地里的水管就能定时自动喷水灌溉,大棚的卷帘也能在规定的时间打开或合拢。“相比前两代产品,这套新升级的物联网智能环境测控系统,不仅安装更简便,功能上也更可靠。现在,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整个种植基地。”夏永年说。

  近两年来,徐志福和团队正在扩大农业数据模型的研究范围,从单纯的种植业向种植、畜牧等多个领域发展。在这位躬耕“云”端的“码农”看来,未来,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给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带来更多可能。


浙江日报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报道·样本 00006 躬耕“云”端,种田更潮 2018-11-07 8658240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