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

我省出台《意见》增信心稳预期

让金融活水滴灌实体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浙江金融稳健发展的基础。如何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民企?当前,金融部门也在具体分析造成困难的长期和短期原因、内部和外部原因,精准施策,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稳定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成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

  在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直言:“传统金融业具有三大痛点:一是信用可及的对象太少,小微企业融资难;二是交易涉及的环节太多,运营服务流程长;三是风险波及的范围太大,内控与监管的成本高。”

  针对部分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期监管层长短相济,频施组合拳,让市场主体增强信心。

  11月1日,浙江银保监局筹备组制定出台《关于强信心稳预期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体系流动性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全国风向标作用,引领小微金融服务实践,积极打造全国金融服务改革创新高地。

  《意见》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银行表内外融资、债券承销、信托贷款、保险资金运用等多种渠道,保障融资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动态真实掌握企业资产负债状况,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增强企业信心,稳定金融预期。

  浙江银保监局筹备组负责人表示,对民营企业要提高授信业务考核权重,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在信贷准入、利率定价、债券融资、会商帮扶、专业咨询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合理控制融资总量,科学配置信贷、股权与债券等不同融资比例,实施联合授信管理,不得简单压贷、抽贷、断贷,扶持一批优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截至今年9月末,浙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2万亿元,贷款增速15.9%,总量、增量、增速分别居全国第3、第2和第1位。

  对于当前一些上市公司遇到的流动性困难,浙江银保监局筹备组负责人表示,在公司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给予流动性支持,有效纾解股权质押风险。同时,鼓励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对优质上市公司开展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

  记者从监管部门了解到,我省将对重点进出口企业建立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加强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金融服务。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得简单压贷、抽贷、断贷。对采取出口转内销、转移出口市场、拓宽出口渠道等应对措施的企业,有针对性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政银企、政银担、政银保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额度和覆盖率。

  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前9个月为5.54%,其中9月当月为5.59%、8月当月为5.60%,分别环比下降0.01和0.14个百分点。10月17日,我省实施第4批企业降本减负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优质企业是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银保监局筹备组有关负责人认为,对优质企业要按照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精神,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授信审批、还款方式、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联合授信、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银保合作、境内外机构联动等模式,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境内外投融资。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6 让金融活水滴灌实体 2018-11-05 8659410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