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最美绿道

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

三江六岸 甬城市区绿道获点赞

  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

  三江六岸

  甬城市区绿道获点赞

  “以前往江面望是黑压压的树林,激不起去江边走的兴趣,现在都通透了,环境很美,我天天都要到江边散步。”家住宁波市孝闻小区的胡老伯说,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交关赞”。

  近些年来,宁波围绕“市民之江、城市之脉”的功能定位,实施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工程,通过营造绿脉将整个三江口绿道连成片,塑造城市休闲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景观。已建成城镇型绿道23公里,融休闲、观景、娱乐和生态于一体。这条休闲性滨水生态绿道,赋予了宁波人一个可走、可跑、可骑的城市慢行系统,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市民百姓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为江城宁波增添了新颖秀美的一笔。

  智慧打造

  “市民之江、城市之脉”

  “三江六岸”,是甬城最重要的脉络,最鲜明的印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余姚江、奉化江,在宁波市区汇合于甬江,“三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承载着宁波“商、港、水、城”的文化精髓。沿江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即“老外滩”。

  从地图上看,三江六岸就像一个巨大的Y,穿城而过,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地理空间形态。沿江两岸的6条滨江大道,处于甬城的核心地带,是三江六岸串联中心城区的主动脉。

  雄心勃勃的宁波市,将三江六岸作为构筑现代都市、提升中心区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宁波的重点区域,力塑江南特色时尚水都形象。其中一大举措,就是修建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休闲带。

  科学规划定位。按照优功能、塑景观、通断点、重文脉的总体要求,综合优化,治理水脉、营造绿脉、打造商脉、弘扬文脉、集聚人脉,以品质提升为纽带,将三江六岸打造成“市民之江、城市之脉”。

  以人为本,还岸于民。排除困难,着重打通姚江大桥、杭甬运河地块、保丰闸、孝闻泵站、大石碶桥、五洞闸、澄浪堰等多处断点,通过改建桥梯、后退围墙等措施,拓宽通道宽度,实现“可走、可跑、可骑”3线贯通的规划目标。

  提升品质,优化功能,精品建设。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结构体系,尽可能保留现有大树。设置多处悬挑“亲水平台”、休闲广场,新建琴桥、兴宁桥、甬江大桥等滨江区人行楼梯,全线合理设置进出通道、休憩坐凳、自动饮水机、健身设施以及标识导览系统,把城市生活带到江边,使滨江空间更具吸引力,充满活力。

  “生态三江、景观六岸”

  醉美享受

  “按照构建三大系统、三大组团的目标构想,2012年,我们启动实施了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至今已投入资金约11亿元,以三江口为中心起点,延伸姚江、奉化江、甬江两岸,建成高品质绿道23公里,综合提升约200公顷的绿地景观。三江六岸的面貌有了质的提升,美丽的风光让宁波人引以为傲,让游客流连忘返。

  滨江绿道的起始点三江口,是三江六岸的核心区。三江城区段,以绕城高速公路和入海口为界,河流总长68公里,是城市绿道建设的主战场。相关各方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先后建成姚江和奉化江东西两岸,濠河公园、滨江大道景观二期、绿岛公园及时代广场等工程,形成了主题鲜明、品质高端的三江口核心区滨水空间,无不让人眼睛一亮。

  精心精细,注重创新。十分注重突出人文、传承历史,挖掘、修葺宋代达信门等的历史文化遗存;桥下通道的壁画、车挡,采用河姆渡文化元素,琴桥景墙采用天一阁主题,新江桥梁底设置以五口通商、江厦盛景为背景;新建与老外滩街区风格融合的栏杆、灯具、坐凳等;进行景观照明升级,提升灯光夜景,令夜色中的三江六岸流光溢彩……众多的亮点,充分传承和展示了宁波文化。解放桥下的穿通道,被网民称为“宁波最美地下通道”。

  生态三江、景观六岸。一个连续贯通、充满活力的公共水岸开放空间,高品位、高格调、高颜值的景观长廊,全新呈现了宁波特有的形象面貌和人文气质。让人们在游览中感悟,在参与中体验,在观赏中畅想。

  “以前我开车上班,如今改为沿着江步行上班了。”在滨江附近工作的陈小姐说,沐浴于秋阳中,吹拂迎面的江风,欣赏绿道两边的景致,这么好的环境,真是享受……


浙江日报 最美绿道 00018 三江六岸 甬城市区绿道获点赞 2018-11-01 浙江日报2018-11-0100003;浙江日报2018-11-0100005;浙江日报2018-11-0100006;浙江日报2018-11-0100007;浙江日报2018-11-0100009 2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