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缙云:乡愁铺就富民路

  缙云:乡愁铺就富民路

  张卉卉 陈建雄

  一个烧饼走向世界,一年产值15亿元;一方民宿尽显乡愁,一年创收5.6亿元……丽水市缙云县的乡愁经济声名远播,全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高位增长。

  无处不在的乡愁经济,也成就了缙云的五彩农业。建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缙云,素有“中国麻鸭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近年来,该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两黄、两白、一灰、一红、一黑的“五彩农业”高效集聚园区,带动农民走出了一条以五彩农业为代表的乡愁产业富民之路。

  目前,缙云县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4个。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建茭白特色农业强镇在大踏步创建中。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均排名丽水市第一,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3.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97元,同比增长10.3%。

五彩农业 山间土货做出大产业

  缙云县新建镇为省级茭白特色农业强镇创建点,全镇现有茭白种植面积6800多亩,一片片茭白基地绿意盎然。今年茭白售价创了近年新高,前段时间每斤卖到了6元,把村民们都乐坏了。“原先单季茭白每年只有6~9月产出。现在,这里大棚种植双季茭白后,全年9个月都有产出,加上3个月的冷库储存,一年四季月月都有茭白上市,大大提高了茭白种植的经济效益。”新建镇茭白种植大户王斌告诉笔者。

  缙云爽面,又名缙云土面,是缙云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名字发源于南巡时黄帝之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笔者在位于舒洪镇姓王村的缙云爽面博物馆看到,6000多平方米的馆舍内分布有露天晒场、加工区、品尝区、农耕馆,还有销售区。销售区内,注册有缙云爽面商标的各式爽面产品一应俱全。舒洪镇是缙云爽面制作工艺的主要发源地,“这个博物馆投资1000多万元,预计马上对外营业。”舒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原来,舒洪镇的爽面都是通过缙云县姓王土面专业合作社的玉屏山商标对外销售,现在有了博物馆这个平台,缙云爽面商标也于新近启用,缙云爽面这个产业肯定会越来越兴旺。

  一个个烧饼、一碗碗土面,一只只麻鸭,这些饱含着缙云人思乡之愁的农产品,通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做大产业,显现了较好的富民效应。全县1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缙云烧饼和黄茶的“二黄”、缙云爽面和茭白的“二白”、缙云麻鸭的“一灰”、缙云杨梅的“一红”,再加上菜干的“一黑”,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山间土货,构成了缙云的“五彩农业”大蓝图,创造了诱人的效益。

  缙云烧饼。五彩农业的“当家法宝”。2013年以来,缙云县成立“烧饼办”扶持烧饼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缙云烧饼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累计培训烧饼师傅9762人、烧饼大师5人,在全国开出示范店443家,成功进军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8个国家。2017年缙云烧饼卖了15亿元,平均一个烧饼桶一年产出30万元。如烧饼大师赵一均,一个桶一年可产出150万元,可谓“一桶值千金”。

  缙云黄茶。位于海拔500米以上,有“三黄透三绿”等特点。缙云县打造高山有机茶品牌,建成黄茶基地1万多亩,产值6300万元。缙云黄茶平均可卖2100元/斤,最高可卖到15000元/斤,与西湖龙井一起入选G20杭州峰会用茶。

  缙云茭白。作为“中国茭白之乡”,缙云是全国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5万亩,占全国的8%。光在缙云,茭白产业从业人员多达3.5万人,产量10.7万吨,带动全产业链产值12.5亿元,造福一方百姓。

  缙云爽面。缙云县大力扶持传统小吃爽面,打造富民新品牌。目前,缙云县已累计培训爽面师傅1000多名,建成当地特有爽面原材料小麦示范基地7200多亩。据介绍,在舒洪镇,通过旱改水,该镇已建立300亩左右的908小麦示范基地,专人种植,定向供应,保证缙云爽面品牌的纯正性。除了缙云爽面博物馆和908小麦示范基地外,今年年底,该镇植根爽面文化的麦香文化特色街也将建成。

  缙云麻鸭。麻鸭是缙云历史经典农产品,有300年历史。目前,该县拥有麻鸭饲养量29万只,鸭农年收入2024万元;还有1万多名鸭农在省外养殖麻鸭,产量达1000万只,产值近20亿元。加入“丽水山耕”品牌后,缙云麻鸭从60元/只卖到了128元/只。

  缙云杨梅。缙云县发挥“浙江绿谷”优势,在不同海拔种植杨梅,延长采摘期。目前,该县有杨梅种植面积3万余亩、产量9700余吨、产值1亿余元。“仙仁”牌杨梅被誉为“浙江最甜的杨梅”,均价可卖到40元/斤。当地的杨梅节上,一颗重45.2克的“杨梅王”拍到6000元,单篮“最甜杨梅”拍到30800元。

  缙云菜干。缙云烧饼的走红,有效带动了缙云菜干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该县菜干种植面积4500多亩,产量300多万斤,产值3200万元,2018年面积将达7000亩。

  其中,茭白产业、杨梅产业不仅让缙云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在东西部扶贫结对中,助力四川南江的农民脱贫致富,引来80多家各级媒体关注报道,缙云茭白师傅更是成为扶贫明星。

多种模式 走好农旅融合振兴路

  笕川村,地处缙云县新建镇,省级文化示范村。该村田园风光旖旎秀丽,古居老房乡愁浓郁,婺剧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2016年,该村聘请知名花海设计师浙大教授何思源设计,率先引进观光小火车游览线,打造笕川花海项目。目前,该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已接待游客65万人次,门票收入约1150万元,形成集花海观赏园、婚纱实景摄影基地、亲子水上游乐园、特色乡村民宿、灯光秀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农业旅游“样板”,荣获“浙江最美赏花胜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笕川花海因创新采用群众众筹资金而被列为缙云“集体经济+村民自筹”方式的典型代表:2016年,笕川村成立村集体全资拥有的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余亩,村集体投资1000万元打造花海项目一期。在此基础上,该项目二期创新“群众众筹”模式,降低“众筹”门槛,鼓励村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参与项目建设,共吸引笕川村1173户村民“认筹”,仅3天时间就筹集资金3000万元,其中村民“认筹”1400万元,村集体“认筹”1600万元。

  在缙云县农业局负责人眼中,缙云的五彩农业之所以能够振兴,模式的创新性、资金的多样化、科技的独特性、产业的稀有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政府的倡导下,缙云的工商资本开始反哺农业。姓叶村,位于缙云县前路乡,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典型的偏远山区经济薄弱村。2016年,姓叶村成立村集体全资拥有的“山山弯”旅游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云中花海,浪漫人间”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有机农业基地。前路乡转变发展思路,鼓励当地工业企业反哺农业。2017年初,该村与国内最大锯床生产厂家之一的晨龙锯床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以有机农业基地土地入股方式,流转土地4500亩,其中垦造耕地611亩,流转时间38年,土地流转资金300万元一次性付清;另周边山林3900多亩,流转时间50年,前期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根据项目规划,该基地3年之内将建成结合有机农业、花海、茶园观光、民宿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体。

  浙大农业科技园则是一个“农旅学”三位一体模式的代表。该项目地处缙云县城北高铁站3公里处,计划总投资2.5亿元,其中农业产业计划投资1亿元。以科技农业资源为实质内容,推进农业资源向休闲旅游资源、中小学生学农素质教育资源转化,搭建生态循环种植养殖+农业休闲旅游+中小学生学农基地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据悉,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用农户土地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4万元,安排农户就业50多人,全年工资和福利费达350多万元。

  大源镇龙坑村则通过黄茶这一特色产业闯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新模式。大源镇龙坑村位于该县东南偏僻山区,是该县域内最远的山村,全村共有村民270户。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村民靠种植普通茶叶和养蚕为生,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该村根据自身山高土厚,且土质经检测是偏微酸的砂壤土,有利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等先天条件,邀请省科技特派员给予技术支持,并通过争取政策支持、茶农培训,以及土地流转创建标准茶园等方式,全力推动黄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围绕该产业发展同步谋划茶事体验游等农旅融合项目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模式的发展道路。目前,该村已种植黄茶面积700余亩,每亩黄茶经济收入在1万至2万元之间;茶事体验游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准备通过发展茶旅融合,打造“最美樱花茶园”。

做大品牌

让富民之路更加宽广

  1989年出生的陈诗洁,毕业于浙师大艺术设计专业。缙云县河阳村有庞大的古民居群,始建于五代末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14年,陈诗洁回到河阳村,倚着这片古村落,创办了自己的朱子阁家庭农场。

  陈诗洁的家庭农场销售点就设在河阳古民居景区内,临近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古色古香的宅院。“这是我自家的宅子。”陈诗洁颇为自豪。宅院里最显眼的地方便陈设着一处茶艺台,而商品中最显眼的则是各种包装精致的礼盒装茶叶,不俗的设计便出自陈诗洁之手。

  陈诗洁说,这是一个给游客免费喝茶落脚栖息的地方。她着重销售的便是产自朱子阁家庭农场的高山生态茶。“河阳古民居靠近缙云仙都,有着黄帝、耕读、婺剧等地域特色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我在做茶叶包装设计时的灵感来源。将这些文化做透,朱子阁茶叶的品牌内涵也就够了。”

  就是凭借自己的设计功底和对农产品文化的理解,陈诗洁在农业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自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2014年,刚创业时,朱子阁家庭农场的销售额不过3万~5万元,但今年,该农场的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0万元。

  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缙云麻鸭……这些缙云特色农产品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乡愁经济为缙云的农产品品牌“说好故事”打下了基础。在缙云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制定乡愁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随着品牌的提升,五彩农业的富民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以生态农业为基、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缙云县将该县乡愁农产品打造成颇受欢迎的旅游地商品,提升一批产品绿色安全、文化内涵深厚、体验活动丰富的乡愁富民产业基地,走出一条乡愁富民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缙云县新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14个、农产品旅游地商品20个,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额2.8亿元。一批品牌节庆活动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十三届浙江山水旅游节暨中国仙都·瓯江山水诗之路旅游节、江南仙境·缙云仙都超级越野赛、浙江·丽水乡愁富民产业茭白丰收节、2018缙云杨梅节、梨花节、黄茶文化节、葡萄文化节、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河阳千人共享状元宴、周村首届慈孝文化节等一系列农旅活动,全面打响了缙云五彩农业产业品牌。

  有了品牌的支撑,缙云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销售额像长了翅膀般飞速攀升。2017年,该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8.9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额5.7亿元,主要包括茶叶、茭白、水果、米仁、麻鸭、蜂蜜、笋干、茶油、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北山村是缙云县5个烧饼特色村之一,该村电子商务在龙头企业“北山狼”的带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浙江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个人、家庭以及小团体开设的分销店为支点,以户外用品为主打产品,以北山狼产品为依托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北山村全村从事烧饼产业420多人,共有30多家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年营业额5300多万元,成为轰动全国的“北山模式”。

  乡愁产业的内涵也由农业向旅游业延伸。依托缙云的秀美风光和悠久历史,游仙都、赏河阳、飞羊上、漂普化、观花海、蹬驴道,乡愁旅游别具风味;依托有历史和故事的古民居,精心打造“缙云乡墅”品牌,成就不一样的野趣。仙都轩辕街48家民宿成立“仙都轩辕民宿部落”,成为丽水市最大的民宿集聚区。2017年,该县民宿接待游客356万人次,营业收入5.6亿元。

  乡愁里蕴含着大产业,产业中承载着浓浓乡愁。这就是缙云的乡愁产业富民之道。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缙云:乡愁铺就富民路 2018-10-29 浙江日报2018-10-2900003;浙江日报2018-10-2900005;浙江日报2018-10-2900010;浙江日报2018-10-2900011;浙江日报2018-10-2900007 2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