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德国幼教之父”送来锦囊——

陪伴讲质量 互动是关键

  本报讯 (记者 童健) 与“人小心不小”的儿童相处,既给年轻父母和幼儿教师们带来了满满的欢乐,也带来了一箩筐的焦虑。近日,“德国幼教之父”菲纳克思教授来到杭州萧山首期“阿优学前教育国际讲坛”,送来了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教育锦囊”。

  菲纳克思是国际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工作55年,曾担任德国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33年,被称作“德国学前教育之父”。他不仅撰写了100多部著作,还负责起草德国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的儿童教育计划。

  年轻父母往往工作繁忙,缺乏充分时间陪伴孩子,令他们感到内疚和焦虑。“陪伴质量比陪伴时间更重要。” 菲纳克思以自身经历举例,我也曾是一位坐着飞机到处出差的爸爸,和儿子们聚少离多,可我一回到家就会加入他们的聊天。

  “父母下班或出差回到家里,不要把包一丢就走进书房,快去抱起孩子在客厅里转几圈,再并排坐在沙发上谈谈心。” 菲纳克思说,孩子的注意焦点很容易转移,可能5分钟以后就会找到更感兴趣的事,但是短暂而温馨的陪伴足以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爸妈心里很重要的人”。

  不论在大城市还是乡村,许多孩子都由父母与祖辈共同照顾。两代人都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可育儿理念却常有冲突,给不少家庭带来“甜蜜的烦恼”。

  “父母和祖父母的理念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除了原则性的问题,不用非要达成一致”。菲纳克思建议,孩子不是成年人的复制品,任何家长都不应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我们应该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与祖父母不同的生活理念与处理问题方式。

  艺术、外语、科学……各类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培训课不断涌现,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希望孩子能更充分、更快速地获取知识。而在菲纳克思看来:“高质量的互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菲纳克思告诉听众,儿童成长于社会网络之中,教育发生在互动里。学前教育是需要儿童与成年人共同参与的社会过程。德国和美国学者的多项研究都表明,互动质量才是影响儿童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菲纳克思向听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看似天真童趣的互动中,蕴含着教育的智慧:老师或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到树林中,不是为了讲解植物知识,而是让孩子们捡起落叶,并按形状和颜色分类。“为什么树会落叶?”“那为什么有的树落叶而有的树不落叶?”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快地讨论。

  在互动中,儿童走到了舞台中央,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探究了知识背后的意义,更学会了表达、尊重、分享和追问。

  当今,没有哪个孩子能离开网络。菲纳克思认为,网络没有好与坏之分。数字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儿童的重要素养,我们要首先认可在儿童教育中使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促进创造力的增长、创造全球化学习机会等。

  可是,许多孩子一拿到手机就不肯丢,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彩色荧光伤害着柔嫩的眼睛……这样的场景令年轻父母摇头叹气、不知所措。对此,幼教大咖有何良策?

  “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推动与阻碍的双重作用,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运用。”菲纳克思认为,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花太多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要首先反思自身的使用习惯,有没有“带了坏头”。

  菲纳克思展示了由德国慕尼黑媒体教育研究与实验所绘制的《不同年龄段适合使用的媒体表》。该表基于大量实证研究,给出了0-8岁的儿童接触各类媒介的相关建议。例如,2岁以下的儿童应当偶尔接触网络,3至4岁的儿童可以“有限地独立使用”。等到了6岁,成人可以鼓励儿童“积极运用并进行创造”,发挥网络的教育价值。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陪伴讲质量 互动是关键 2018-10-25 8562559 2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