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这些“网红村”是怎么炼成的

  发展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乡村游大热的背景下,想把资源变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做到知己知彼。换句话说,就是要将村庄的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标”,做到供需的无缝对接。

  每个村庄的情况不同,无可照搬的样本,必须因地制宜、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先问问“我们村有什么”“市场要什么”“我们村有的,别的村有吗”“怎么才能做得比别人好”……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抓准乡村旅游发展的“牛鼻子”。

  有些乡村追求城里人的品质感,遮盖了原有的“泥土味”,让游客扫兴而归。有的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没有市场竞争力。还有的不善于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看人家搞什么自己也搞什么,“依样画葫芦”,最后无功而返。

  发展乡村游不妨在“乡村+”上动动脑子。依托农村的天然优势,在民俗、土特产、农事、建筑和美食等诸多方面,融合一二三产业。比如,“+养生”“+采摘”“+文体”“+研学”“+手工”等,打造多元个性化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体验。

  金华开发区汤溪镇白鹤殿口村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村坐落于厚大溪西岸,人口少,位置偏远,要产业没产业,要资源没资源,是一个连当地人都没听过的村子。村两委开动脑筋,抓住“亲子游”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从一条河、一排树和一片田上做文章,打造了厚大溪流域首个观景长廊,通过资金众筹引进林间索道、卡丁车、水上乐园等儿童游乐项目。短短几年,一炮而红。现在不仅成了“网红”旅游村,还成功摘帽脱贫。

  为了让村子“红”得更久,村子还积极探索发展“乡村+研学”。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规划了种植区、采摘区、休闲养生区和教育研学区,开办了文化礼堂“双堂双进”、“五水共治”实验、野营野炊等项目,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上农耕课、种菜、割稻子、捉泥鳅、烧土灶,一个完整成熟的学农研学基地已然形成。

  发展乡村游要用好网络。互联网时代,一根网线串联城乡,乡村已不再封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

  打破“信息孤岛”,利用互联网搭建好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平台,让风景通过互联网“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当前,社交媒体非常发达,利用好社交平台同样重要。不断输出优美的风景和特色的美食,在虚拟世界点燃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让村民更加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丽水市松阳县就是一个利用互联网走上兴村之路的典型。松阳县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50多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得以完整保存了下来。当地利用网络,定期发布古村落美景,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迅速成了全国知名的摄影写生基地。现在每年有超过50万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到此创作。前段日子,松阳还举办了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活动。从当初无人问津的衰败小村变成摄友和驴友的梦想天堂,松阳走出了一条“松阳式”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乡村旅游还要规模化。在市场中找到自身优势的突破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深挖、不断探索,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全面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才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特色旅游产业更上层楼。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这些“网红村”是怎么炼成的 2018-10-17 8496517 2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