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先行区缘何锁定温州
创建后如何迸发能量

周琳子

  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地级市,温州的创建目标为: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营商环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形成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企业家精神发扬相共振的全新局面。

  新时期,新气象。站在改革的新起点上,温州又一次集聚了全国的目光。因为承担这一创建和探索,既要为城市更进一步的发展趟平道路,也是为了更好地放飞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梦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温州获批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有哪些先行优势?探索的“先行经验”又将为我国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

  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

  新一轮改革

温州先行,当仁不让

  在过去40年历史中,能够并称为中国改革“双子星”的是深圳和温州。这两者虽然改革路径不同,一个自下而上,一个自上而下,但都是改革最彻底的地方,改革成果至今熠熠生辉。

  当前,虽有不少质疑声音,但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温州改革的本质。温州从来都是改革的播种机。过去几十年里积淀下来的改革经验,不仅是温州的改革遗产,更为全国的改革发展道路提供借鉴。因此,一直走在改革前列的温州,当仁不让应该在新一轮改革中继续“先行”。成为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是当然之选。

  “两个健康”之间关联密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掌舵人是关键。从政府角度看,首要任务是需要充分尊重、肯定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地位,保护民营企业私有产权,并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给非公企业和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对于温州而言,没有数百万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温州人,就不会有“温州模式”的改革典型。概括温州人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进入新一轮改革,如何继续发扬这一精神,如何实现温州企业家群体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这一命题已经摆在眼前。新温商需要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面貌走向未来。

  历史已经来到2018年,这是改革再出发的新时期。温州应该紧紧抓牢“先行区”的发展契机,再创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为中国民营经济谱写全新创业史摸索新路径。

  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

  重视这三种群体

激活改革新动力

  温州是吃改革饭起家的,在经济改革方面率先起跑。因此从历史层面看,温州一直都是“先行区”,先行的基因始终深扎在这片土地上。

  现实层面,温州当前的改革之路进入调整期,从某种角度看似乎迈步的速度放慢了。但面对发展中的要素性、素质性、结构性矛盾,温州在“高质量”上做文章是明智之选。增速、总量这些指标数据固然重要,但温州现阶段把握自己的节奏,稳中求进,通过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遭遇“成长的烦恼”之后,探索可借鉴启示的有效路径。

  如何再度激活这片热土的创业激情,有三种群体需要重视。第一类群体是第一代创业者。他们当前正处于资产积累最丰厚、社会资源最丰富的阶段,要给予充分支持,延长他们的“企业家寿命”,让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类群体是新生代接班人。老一辈温商年事渐高,新生代群体面临接班大考,必须建立机制、提供平台,培养他们传承好父辈精神,发挥新一代优势,弘扬新温商精神。第三类群体是有能力的创业失败者。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企业或破产倒闭或苦苦支撑,政府要真心实意地善待关爱他们,提供机会,助力其再次创业。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

  做好代际转换

培养更有为的“新一代”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企业数量在全市企业中占比高达99.5%。在民营企业面临“交棒接力”的严峻考验下,如何帮助年轻一代化解成长中的烦恼,使其真正担负起“温商接班人”角色,是实现“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中,政府面临的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一项调研中发现,上一代的温州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却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

  而今,一大批“创一代”已经老去,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温州而言,更是如此。

  通过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政府应该搭建更大的平台,培养出既传承老一辈吃苦耐劳精神,又具备新时期创新创业能力,勇气与智慧兼备的新生代。通过激发其活力,投入温州新一轮发展中,以人的代际转换带动温州发展模式的转变。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先行区缘何锁定温州
创建后如何迸发能量
2018-10-17 浙江日报2018-10-1700008 2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