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潮起钱塘 浙江粮食

——改革创新再发力 浙江不断推进粮食高质量发展

  潮起钱塘 浙江粮食

  ——改革创新再发力 浙江不断推进粮食高质量发展

  浙江粮食,自古璀璨。一万年前上山文化,彰显浙江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籼稻,填补中国新石器时代“有粳无籼”的空白。良渚文化时期水稻栽培技术成熟,稻米为主的粮食供应比重不断增加。数千年来,稻花香飘过时空长廊,粮食人在耕作中不断进行着实践和创新。

  改革发展浪潮滚滚,浙江这个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54亩的粮食资源小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立足省情粮情,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粮食改革多姿多彩,粮食经济活跃繁荣。

率先实行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市场”是浙江人最熟悉不过的词汇,“市场化”同样也成为了浙江粮食改革的一个关键词。早在200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由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我国粮食走向市场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使浙江粮食工作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实施订单粮食、产销合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三大举措”。2001年,为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推行订单粮食,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实行政府价外补贴。1999年,浙江与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签订粮食“代储代销”协议,迈出粮食产销合作的第一步。2001年,浙江与黑龙江开创省际间粮食主产省的产销协作的先河,近年来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到2017年,浙江全省已在12个粮食主产省建立粮源基地442万亩,省际粮油储加销基地78个,大米、面粉生产线62条,初步走出了一条与粮食主产省互惠互利,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粮食流通的新路子。

粮食安全责任层层压实

  粮食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是最基础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民生。2009年开始,浙江省率先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把管好老百姓的饭碗,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浙江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到2016年底按时足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新增地方储备粮任务,增加近1倍,使全省的粮食安全有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2016年,浙江在国家首次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成绩突出,受到国家粮食局等13个部委的通报表扬。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与工作实际、当地实际密切结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积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努力构建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齐抓共推的良好氛围。嘉兴市、衢州市、温州市在2017年度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各级农业、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粮食功能区建设和污染防治;粮食部门抓收购、管储备、保供应、促合作、兴产业;发改、财政、农发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补贴、粮食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场监管、物价、海关等部门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加工、进出口的监管;其他部门围绕职责,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可以说,这些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合力推动,粮食安全责任制得到了全面落实,一些制约粮食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近年来,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去年提前建成了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际建成819万亩),划定239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石;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全面落实,粮食仓储设施、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粮食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强化,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得到加强。至2017年,全省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218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47家,应急运输企业148家,确保3.5万吨日应急加工和供应能力。全省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719万吨,网上交易281万吨,有效地保障了我省粮食供应。

  此外,“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正在省人大审议之中,条例出台后,将为政府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法律支撑。

粮食加快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如何实现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华丽转身”,如何改善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如何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更加符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粮食部门的新使命。

  围绕这些高质量需求,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落实了粮食加工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在坚守粮权归属、统一调配、库存安全三条底线的前提下,省级进行了3万吨储备粮动态轮换试点。温州市、海宁市、东阳市和黄岩区4个市县开展了社会化储粮试点,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官储”与“民储”相结合的新路子;以20个“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为载体,逐步建立全省放心粮油供应体系。与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省产销合作不断深化,引入了优质粮油,满足了全省人民绿色优质粮油消费需求,我省粮食安全工作开始从数量保障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2017年,全省粮食产业总产值达549亿元,比上年增加89亿元。

  历史的成就和今天的实践显示,唯有改革才能解时代之题。新的时代、新的征程,瞄准“高质量”这一鲜明的发展导向和目标定位,浙江粮食部门将深化改革再发力,以更优质的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

  ——落实落细各级粮食安全责任。面对浙江人多地少,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仅为36%的实际,浙江将时刻铭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层层抓好落实,逐级压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努力构建我省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以打造绿色优质粮食供应链、扩大和深化储备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三大聚焦发力点,将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纵深。

  打造绿色优质粮食供应链。浙江将在进一步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种粮农民特别是规模经营户瞄准市场需求,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做到产得出、产得优,同时卖得出、卖得好。支持粮食企业与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

  扩大和深化储备体制改革试点成果。推进绿色储粮新技术应用,着力加强仓储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储备粮动态轮换试点的范围和规模,因地制宜推行地方储备粮委托代储动态轮换多种模式,搞活储备、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带动“产销见面”和优质优价,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储备粮及其政策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企业参与地方储备粮油委托代储动态轮换,支持粮食加工业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化储粮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市、藏粮于民”。研发新型储粮装具,特别要抓住居民社会化储粮痛点,研制准低温智能米桶,提升保鲜保质效果,并探索推广应用政策措施,逐步提升我省社会化储粮水平。

  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浙江将大力实施以完善产后服务体系、提升粮食质量监管和监测能力、“中国好粮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优质粮食工程”。推行“五优联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助推产业经济发展。大力培育有区域特色的“中国好粮油”产品,支持设立好粮油产品实体店、销售专柜。同时,加快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在完成20个“放心粮油”示范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让人民群众“吃得好”“食得安”。

  目标到2022年,全省力争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效益、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全省粮食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00亿元;粮食优质品率和主食品工业化率明显提高,粮食加工转化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粮食企业数量达4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认真履行好粮食系统“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职责。强化担当意识,提高担当能力,主动担当作为,肩负起新时期浙江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决守住管好“浙江粮仓”,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保障浙江粮食安全。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潮起钱塘 浙江粮食 2018-10-15 浙江日报2018-10-1500003;浙江日报2018-10-1500006;浙江日报2018-10-1500005;浙江日报2018-10-1500008;浙江日报2018-10-1500010;浙江日报2018-10-1500004 2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