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平沙莽莽写新篇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15年前,嵊州农民娄志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城西二十里地的刘拐沙头见到了平生最震撼的一幕:黄河岸边,原本平静的沙漠突然开始涌动,流动沙丘从一座果园压过,碗口粗的梨树只剩短短的枝梢露出沙面。

  “这流动沙丘为什么这么厉害?有没有办法拿住它?”从此以后,娄志平便开始自筹经费、单枪匹马地往西北沙漠里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5年来,从乌兰布和沙漠到腾格里沙漠,从巴丹吉林沙漠到柴达木沙漠,娄志平在这里先后建起5个拦沙固沙样板工程。8月1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73岁的娄志平受邀参加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组织的“利用沙漠地貌设置沙障防治道路沙害”技术鉴定会,他发明的“悬袋网沙障”被专家们一致认定为“在悬袋网沙障设置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岁月如鞭,桀骜的黄沙终究温顺了。

  1

  娄志平要带我们去看看他最早开始治沙的地方。

  从呼和浩特坐6小时火车到黄河“几”字形上端河套平原上的小县城临河,再坐上拥挤的大巴车,1个多小时后,抵达陕坝。娄志平带着我们入住车站旁的巴运宾馆,他说:“明天我们就要去阴山下的戈壁。”

  起伏的阴山山脉,山体全是裸露的岩石,山脚下是荒凉的戈壁,却也顽强地生长着一蓬蓬的沙蒿、红柳、白刺、柠条。只有越野车才能穿过这片戈壁靠近临策铁路104公里处。

  在400米不到的铁路沿线,已经设置了6道悬袋网沙障,形成六道拦沙坝高高耸立。干瘦的娄志平在沙丘上走得跟平地上一样快,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他的成果。

  悬袋网沙障,因横截面就像个袋子而得名,能在不同风力环境中都保持稳定。2013年11月,娄志平把宽约1.5米的特制塑料网从老家嵊州运到这里施工。先在沙丘顶部沿沙脊线挖出一条沟壑后,然后再将塑料网平铺在沟壑上,网的底部铺上塑料薄膜,并放上沙,起到稳定底部的作用;再将木桩打入塑料网底部的中间位置,然后将塑料网两侧折起来,用铁丝扎住固定在木桩顶部。

  他说,沙障一般都是设在沙丘迎风坡的中下部,而他的办法是在沙丘顶部设沙障,一层被沙覆盖住了,就在上面再加一层,加到四五层的时候,沙丘就变成了拦沙坝,使沙丘只往高走,不往前推。“这是以沙固沙,不靠水源固沙。”

  “娄工的悬袋网沙障设置的位置,及三角形的结构等都具有创新性,既能消风,也能固沙,且成本低,推广前景很不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杨文斌说。

  2

  娄工,这是娄志平最愿意人们称呼他的方式。

  1998年,学历仅为初中毕业的娄志平已经是取得正规资质的风景园林工程师,在昆明世博园中他负责全部屋顶和水泥柱的绿化,大名还传到浙大草坪花卉研究所所长徐礼根的耳中。

  2003年,娄志平在徐礼根介绍下加入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委员会,徐礼根的一句话,让娄志平从此与沙漠结缘:“光秃秃的屋顶上你都能绿化,沙漠上也可以去看看。”

  每年9、10月份,娄志平肯定要到沙漠里来,这时候的沙漠天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搞工程的好时候,3月份到5月份是沙漠里的风季,他也要到沙漠里来,为的是观察拦沙固沙的效果怎么样。

  在治沙方面,娄志平已经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和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最开始他看到高立式沙障容易破损,便想到用铁丝来做沙障,结果发现铁丝网沙障成本太高,于是放弃,后来又想到用两根木桩搭成八字形,沿着八字形支架两面覆沙障,2007年春还在宁夏沙坡头的腾格里沙漠做了5000米的“八字网沙障”样板,效果还挺不错,结果2010年到了甘肃民勤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1000米的“八字网沙障”样板统统被大风刮跑。

  在巴丹吉林沙漠实验失败后,他曾去请教一位治沙的研究员,走进办公室还没说三句话,研究员就下了“逐客令”:“你影响我的工作了,我很忙。”

  “你说狼狈不狼狈!”娄志平不认输,他一咬牙,从民勤运了200公斤沙回嵊州老家,在自己家里做了个简易的“风洞实验室”,一有灵感就打开风扇做试验。2013年7月,终于发明出了“悬袋网沙障”。

  “我这个人只要认准了的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现在娄志平各处分散的五个拦沙固沙样板工程都已经换上了悬袋网沙障。

  3

  位于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陕坝镇上的巴运宾馆是娄志平每次去临策铁路及附近的乌兰布和沙漠前的落脚点。

  在巴运宾馆前台服务员郝大姐的印象中,娄志平经常是独自一人来此,每次都是住一两个晚上走。每年能见上三四次面。老人每次来都随身带着一个箱子,因这里的宾馆没有电梯,店里人看他年纪大,有时候会帮他将箱子提上楼。

  在陕坝住一晚之后,第二天娄志平会坐公交车到太阳庙,临策铁路治沙工任玉海师傅便会开车去太阳庙接他,然后一起去临策铁路边上的治沙点施工。要是任玉海不在,娄志平当夜就会住到磴口县城,第二天再坐摩托车到戈壁边缘,然后徒步一个半小时走到治沙点去。

  治沙样板工程从一个慢慢增加到五个,分散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多个省区。娄志平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各个治沙点之间奔波,他总是住最便宜的汽车宾馆,一天的伙食从不超过30元。进沙漠干活的时候,一天的口粮是两大瓶酸奶,再加一个馍。

  他有高血压,随身带着两瓶药,但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头不输年轻人。“一个人有目标,就不会觉得苦。”

  2014年3月,临策铁路104公里段的一位负责人不想再让娄志平在临策铁路边做沙障工程了,说他年纪大了,万一身体吃不消要出事。 “居然说了这么个理由,我只好去软磨硬泡说好话,他才同意我继续做。” 娄志平不服,年纪大就不能做事了!

  “我认识娄工很早,很钦佩他的工作热情和坚韧精神。一个土专家能做到如此,已经很难得了,值得我们专业人员学习。”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姚洪林说。

  4

  见过沙漠,才会知道浩瀚与纯净,原来不止可以用来形容星空与海洋。

  时值正午,沙漠地表温度38摄氏度。蓝天白云之下,金色的大漠一望无际。放眼望去,还有一小丛一小丛绿油油的沙米点缀在雄浑的大漠之间。“别看沙漠很干旱,其实沙子挖下去三四十公分就是潮湿的,只要能把沙丘固定住,就能长植物。”娄志平说,挖下去一两米就有水的沙丘,都属于能改造绿化好的沙丘。

  在磴口至乌海的高速公路穿过乌兰布和沙漠,在公路3公里处和73公里处的沙漠里,娄志平分别设置了1000多米和5000多米的悬袋网沙障,沙障所在的沙脊线更为陡峭。娄志平站在十几米高的拦沙坝上大声喊道:“快来看看我的地盘!”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研究所所长闫德仁介绍说,内蒙古每年有1500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造林工程就有500多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很艰巨。国家每年在植树造林上的经费每亩只有三四百元,但实际投入每亩却需要1000元左右,因此剩余部分均需地方自行补助。“在沙漠治理中,成本是一个大事,寻找低成本、高效益的治沙方式是关键。”

  徐礼根也听说了娄志平治沙的进展。这么多年来,娄志平一直在钻研治沙,并自费为当地治沙,这是他当初所没有料想到的。

  2017年,徐礼根来到了陕坝,任玉海开车接他去临策铁路治沙点时,他小声问任玉海:“娄工做的悬袋网沙障,到底管不管用?”

  “管用!”任玉海回答得干干脆脆。

  任玉海家所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后旗呼和镇乌兰哈少村只有100多个村民,人均拥有土地600亩。因为流动沙丘侵占良田,过去20年里,任玉海家已经有大约七十亩田地被吞没,任玉海在七八米高的流动沙丘上做起了悬袋网沙障,并在沙丘与农田临界处种了四棵柳树做记号,几年下来,沙丘长高到了10米,而柳树后面的沙丘没有前进半分。任玉海说:“这沙障做起来也不费时间,成本也低。”

  徐礼根来看过之后,更多的治沙专家来了,新闻记者们也来了。许多人对于一个老农民能在治沙方面能这样投入并有所成,都是从不信,到将信将疑,到发自内心地感动、支持。

  5

  从2008年到2012年,舟山华金园艺有限公司老总任如红给娄志平提供了治沙经费上的最大支持。娄志平需要经费了,给任如红打个电话,任如红就会把钱打到娄志平卡上。任如红说,从娄工以前的发明专利中可以看出,其在创造发明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新点,加上他又很能吃苦,所以他愿意去支持他,希望他能成功。“不过这么多年支持他,其实还是被他治沙精神感动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知道我一定能成,但哪一天能成,心中无谱,钱不敢乱花。”娄志平说。

  娄志平的家在嵊州当地的一个集镇上。3层的房子,每层2个开间,共100个平方米,朝南是街道,朝北则是自家菜园。因是临街房子,老两口将楼下房间作为铺面出租了出去,每年可以收取4万元的铺面费。

  此外,娄志平每个月领着1400多元的退休工资,并通过给一家治沙企业做顾问,每个月还有5000多元工资。“钱再不够,我就让我儿子给我,去年他给了我10万元,今年又给了我5万元。”娄志平说。

  娄志平的儿子娄成城在临平开着一家小公司。他说,最初在西北治沙的几年,父亲并没有跟家里人说过。因为从小到大父亲都是天南海北地跑,所以即使后来得知这事也并没有多少惊讶。

  “老爸就适合做发明家,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发明专利他就有近百个。老爸跟儿子要钱,又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能支援的就尽力支援了。”娄成城说,对于父亲的治沙成果,他从照片、视频以及媒体报道上也了解到不少,感到确实有成效,还节省治沙成本,因此像这样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他也是支持的。

  在内蒙古的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建议娄志平联合大企业或相关专家,进一步用科学数据来证明治沙技术的优势。毕竟到现场看效果的人还是少数,光看照片又较难让人相信,需要尽可能把相关技术参数说清楚。

  现在,娄志平已经在和徐礼根合作,借助浙江大学和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两大平台,开展治沙新技术应用推广。娄志平说,如果他成功了,教科书就要改写!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平沙莽莽写新篇 2018-10-14 8442683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