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在楼道党支部“发源地”,听三位老支书讲述——

小巷里的“幸福密码”

  阳光穿过绿荫,唤醒幽静小巷。问早安、话家常,男女老少怡然自得。每个寻常日子里,都蕴藏着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的“幸福密码”。

  2002年,杭州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王马社区的党员从60多名激增到461名,却只有3个党支部。为了解决大支部党员多、沟通少、缺活力等问题,全国首个楼道党支部——科普楼党支部应运而生。一年后,该社区所有楼道的党员都有了一个“新家”。

  转眼十余载。截至目前,23个楼道党支部中,有的已迎来了第三任支部书记。变化,就在百姓眼中。

  一面墙

  服务网越织越密

  每次经过楼道公示墙,85岁的杜诚都要凑近看上好一会儿:显示党员、志愿者分布情况的小标签贴得对不对,网格员、网格民警、网格医师的姓名和联系电话清不清楚,为民服务的受理量、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怎么样……

  杜诚回想被选为科普楼首任党支部书记那会儿,在自己家的客厅,支部举行了第一次组织生活会。众人商议决定:给老房子的楼道安装灯泡,同时,在一楼的墙上用红五星和各色小图标标出党员分布情况和党员家庭特长。

  亮了楼道,更亮了人心。“党员身份亮出来后,有一种荣誉感、责任感,大家除了自己服务社区,还带动周围群众参与社区共建。”杜诚说。

  清理楼道堆积物、化解邻里矛盾、助老护幼……从此,“有困难找楼道党支部”这话在社区传开。不过,党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活动时紧时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007年10月,楼道党支部有了工作指南: “66810”为民服务法对楼道党支部、党员等明确了“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和十条为民服务线”,墙上也多了责任医生、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的名字和电话。

  渐渐地,墙上的名字越来越多,会长、楼道小组长、企退小组长、志愿者……党员服务网越织越密,围绕楼道党支部搭建的组织网络也越粘越紧。

  (下转第二版)

  (相关报道见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张圆桌

  管理员越聚越多

  一张圆桌,一杯清茶。2014年2月21日,王马社区召开首次民生实事项目百姓议事会。那天,作为7名项目提议人之一,文安楼党支部书记吴炜康建议挖掘辖区内几家资质过硬的物业公司、部分社区能人等资源,组建“居家求助联盟”社会组织,以解决老小区下水道堵塞、电线短路等长期存在的问题。“那次会议正式开启了由楼宇自治向社区自治的跨越。”吴炜康说。

  6年前,64岁的吴炜康成为文安楼第二任楼道党支部书记时,王马社区的议事会圆桌还是摆在楼道里的。“以楼道党支部覆盖的楼宇为单位,每个楼宇自治会由社区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会长一名、单元长若干名,成员由楼道党代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组成。”时至今日,吴炜康仍清晰地记得,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楼宇自治会会长许仲达一起,发动支部党员和居民骨干与邻居老人结对。

  10年,楼道党支部与楼宇自治会夯实了“知民情、解民难、导民行”的基础,可是,社区里还有不少难题,并非掌握信息、悉心服务就能解决,于是圆桌搬出了楼道,开起了百姓议事会,也聚起了更多的人:楼道骨干、在职党员、辖区单位代表、热心居民……

  如今,吴炜康和老伙计们经常光顾的老年食堂,就是先后召开5次百姓议事会的成果。今年以来,王马社区共确定了开展家内家外焕颜项目、整治地下车库等5个实事项目,已开展各类议事活动25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42条,解决36条。

  一种身份

  幸福画卷越绘越美

  日前,在王马社区物管楼一位90多岁老人的家里,杭州市环保局的7名年轻党员从该楼道第三任党支部书记张雪蓉手里接过结对承诺,正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当初,楼道里的退休党员吹响了志愿服务的号角,如今,“资深成员”已渐渐老去,最年轻的也到了花甲之年。“期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张雪蓉说。

  为此,楼道与辖区单位开展党建工作支部结对:长庆潮鸣卫生院的党员签约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各类健康服务,杭州电力阿斌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楼道老化的电力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下城区交警大队庆春中队为社区自行车停放处做非机动车停车位划分……

  以楼道党支部为主体成立的“先锋服务社”,更是将在册党员和到社区报到服务的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事业离退休党员凝聚起来,绘就更大同心圆。在不久前的一次美化家园行动中,10余名具有刺绣功底的在职党员与楼道党员一起将杭州十景、街巷典故等景致和历史绣到丝绸上,裱框布置在社区公园,弘扬丝绸文化,把民族元素以国际范儿展现出来。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让幸福社区的画卷越绘越美。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小巷里的“幸福密码” 2018-10-09 8430202 2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