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推动近代文献保护工程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推进仪式在绍兴召开

  推动近代文献保护工程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推进仪式在绍兴召开

  马可远 图 雅

  历史需要重要事件作为标注。

  同理,城市文化发展,需要标志性的文化事件来推动。

  9月16日~17日,“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推进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绍兴举行,来自全国文学界的各学者专家齐聚绍兴,为绍兴出版《中国近代文献史丛》这部系统性、完整性、权威性的近代文献典籍丛书出谋划策。

  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互联网、数字化的时代如何继续引领文化发展,绍兴于无声处听惊雷,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精神,通过由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大力实施“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项目,以文化产业的市场动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近代文献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向世界、融合中西方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开放发展的历史见证,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在近代文献史上可谓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四部丛刊》《近代文献新旧版本》《绘画大系》《浙江文丛》等重量级文献集都由浙江籍出版家主导出版。而聚焦绍兴,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绍兴的文化贡献有目共睹,体现在文献上,具有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以蔡元培、鲁迅为代表的绍兴近代历史文化名人是文化巨匠。

  但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至今尚无一部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权威性的中国近代文献史料丛刊,而这部文献史丛的缺失,使得中华文脉的呈现依然是断层式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存的中国近代文献史料受纸质、印刷等条件的限制,受损日益严重,重新整理出版《中国近代文献史料丛刊》已成为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和当务之急。

  “过去因为技术条件、资料收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出版这类巨型丛书的确有点困难,但伴随着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认为已经到了合适的时机。”绍兴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

  如今,绍兴启动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对这些散佚世界各地的史料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印刷,掀起的是一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抢救文化,关照现实,古为今用,让故纸活起来,让文献动起来,让资源用起来,这是一件有功于历史和未来、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大事、盛事。

  作为该文献的具体出版单位,近些年,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通过出版《四部丛刊》《鲁迅藏拓本全集》等为代表的古籍文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今年1月份以来,由“越生”主导推动的全国百强出版社数字出版物交易平台的建设,更让其行业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国内大量出版社、图书馆及一流院校专家学者和文化企业,都走进了“越生”的“朋友圈”。一家民企对资源的市场化集聚能力,在“越生”身上得到了有力体现。“越生”董事长寿林芬说,政府整合多方力量让社会资本介入这样庞大的文化工程,对文化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担当,从长远来看更是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平原表示,这样网罗八方、规模宏大的计划,尚属首见。若能顺利完成,则嘉惠学界,功德无量。而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统纸质出版的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栩栩如生地展现,有着“存一代文献”的意义。

  而长远来看,推进“近代文献保护工程”只是绍兴搭建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缩影。用文献工程“四两拨千斤”,这是“书香绍兴”的生动实践。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绍兴文化生态得到充分涵养。近代文献的梳理再版最终目的还是让每一位市民能够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以书为符号讲好绍兴故事,提升绍兴文化的影响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推动近代文献保护工程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2018-09-18 浙江日报2018-09-1800003;浙江日报2018-09-1800012 2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