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村民说事” 商量办事

  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在宁波,“有事,阿拉好好说”已经成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拉几条小板凳,围坐在田间地头,从说事、议事到办事、评事,管理部门全程倾听村民呼声,积极回应村民期盼,认真接受村民监督。多年来,这项带着泥土芳香的“村民说事”,为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民说事”的过程,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问题从说事中化解。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关键在于面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早在2004年,象山县杰下村为一件“白溪水库引水工程的补偿款”的事议论纷纷,说“这个项目资金分配不均,村干部私吞了补偿款”。为此,村党支部书记郑祖法赶紧在村里举行现场说事会,将补偿款的每一笔去向、用途摆在桌面上,当着村民的面一条一条说清楚。很快,村民们的疑问得以化解,谣传得以澄清。

  共识从说事中形成。一种共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采用多种办法,辨明一些模糊认识,这样共识才有坚实的基础。象山县夏叶村为引水问题,村民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山塘水库的水有异味,主张村里的水接入镇自来水管网;一是通了自来水要收费,这钱不愿意出。村里组织“村民说事”的代表参观镇自来水厂,观看了标准化的自来水生产流程,又对比着看了山塘水,发现有很多指标不合格,他们主动在“说事会”上现身说法,村民们很快形成共识:将村里的水接入镇自来水管网。

  实事在说事中落实。不图虚名,崇尚实干,说事为了办事,实事就在说事中一件一件得到落实。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小到办理证件,大到办厂融资,都由村里党员干部组成的“民事代办员”办理,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证照村办理,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的一站式服务。

  “村民说事”,有事没事,大事小事,都能亮出来、说一说,这一项看似简单的说事制度,却是包含了村民自治、引导创业、乡风养成、矛盾调解、村务监督、基层廉洁等层面,是务实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工程。这项看似质朴、实则凝结群众智慧的办法,在实践中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广泛的欢迎。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村民说事” 商量办事 2018-08-29 浙江日报2018-08-2900005 2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