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政治

探索“5+1”模式 打造创新型园区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完善“双创”生态圈

  探索“5+1”模式 打造创新型园区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完善“双创”生态圈

  包 勇 陶玲燕

  最近,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半年报出炉,里面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1~6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0.39亿元,同比增幅达18.89%。

  数据背后是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双创”生态圈,探索“5+1”模式打造创新型园区,并用好重大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同比增长18.89%

  人才资源是创新创业源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以来,开发区新增F类以上高层次人才99名,总量达到514名。其中,新增市级以上(D类)领军人才14名,总量达到69名。

  针对越来越多涌入开发区投资创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发区推出一批酒店管家式服务的人才公寓,供人才优惠租住,为年轻人才、创业精英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

  人才的集聚使得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2018年1~6月实现专利申请量1904件,同比增长40.72%,其中,发明申请537件,同比增长73.23%;实现专利授权1227件,同比增长95.07%。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累计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5家,科创园区内有2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开发区新申报量的42.5%。

  “集合制造”在英国安德鲁王子举办的“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突围2万余个项目,跻身全国42强;浙江研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人才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齐飞跃,反映到经济数据上就是,2018年1~6月,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0.39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72.2%,产值同比增幅18.89%,高新产业集聚度显著增强。

  探索“5+1”模式

  打造创新型园区

  不久前,由英诺基金和华立润湾合作运营的英诺创新空间入驻AI+创新科技园,成为开发区今年引进的第4家专业园区的运营商。

  “英诺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达20亿元,在投项目中有9个入选2018福布斯30under30榜单。”开发区创新创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华立润湾管理着虚拟现实等多个专业垂直领域的产业融合创新基地。

  随着英诺创新空间的入驻,AI+创新科技园将采用“基金+社群”的运营模式,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生态智慧型创业社区。

  其实,这是开发区今年以来正在探索的“人才、项目、基金、政策、服务平台”+“空间”的“5+1”运营模式,打造创新型园区。

  除英诺创新空间外,开发区今年新引进的园区运营商还有经略新创区块链孵化器、航启壁声智慧医疗产业园和万链AI+智能制造孵化器。

  每一个园区的定位虽然都不尽相同,但都属未来产业。比如经略新创区块链孵化器,定位区块链技术驱动;万链AI+智能制造孵化器,主导产业为智能制造和集成电路等。

  “让专业的团队干专业的事,让更多的资源在开发区汇聚,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更为产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位负责人说。

  重大创新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

  一年前,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落户开发区,成为开发区的重大创新平台之一。

  一年来,开发区积极推进“技术成果数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项目运作中心”建设,整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服务性资源,实现技术成果快速高效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分中心已引进技术转化及产业化项目6个,其中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项目的杭州蕙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地50亩。

  “草部科技、泥巴科技等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先后落户分中心。”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其中杭州沃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为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技术转移合作上,分中心积极助推开发区企业走出去。比如,推动杭州清风侠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分中心在油烟在线监测、污水处理等领域实现合作。

  为了扶持优质项目发展,分中心还设立“宽海基金”,共计1010万元。目前,已投项目有草部科技、清风侠环保、沃福生物、麦迪医疗等4家企业。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分中心不仅为开发区植入了优秀的“创新基因”,也注入了新鲜的“创新血液”,更为开发区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浙江日报 政治 00007 探索“5+1”模式 打造创新型园区 2018-08-27 浙江日报2018-08-2700009;浙江日报2018-08-2700008 2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