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政治

无案可办,反映了什么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挺直腰杆、瞪大眼睛,勇于监督、秉公执纪。尽管如此,中纪委官网近日刊文,直指有的基层纪检监察部门长期以来依然“零线索”“零立案”“零查处”。

  抽查月月搞,问题月月零,从表面上来看,一切安好。事实果真如此吗?“上级纪委一派检查组,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一两天就发现一大堆问题。”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这恰恰说明,一些地方不是党风廉政工作做得足够好,而是完全没做好。

  诚然,立案不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但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三零”现象的背后,是不敢监督、不愿监督还是不会监督?究其根源,笔者以为,主要是“好人主义”泛滥。基层社会是熟人社会,在党纪法规的红线与底线面前,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因为害怕得罪人,不能坚持原则,不敢监督执纪,即使发现了问题,在处理上也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说到底,这是没有把发挥职能作用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不够强,监督责任没有真正履行到位。

  无疑,“三零”现象会助长某些基层干部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长此以往,群众难免心生怒气、口吐怨言。

  我们常讲,反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怎么做?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就要敢于唱黑脸、敢于担责任,就要把纪律审查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不能因位低职微、工作艰苦、贪腐金额小而放过问责追责。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启动倒逼问责机制,让那些长期无案可办的纪检监察部门“红脸”“出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取得群众的信任。


浙江日报 政治 00008 无案可办,反映了什么 2018-08-20 8036095 2 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