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九江描绘“最美岸线”

  “你瞧!从长江往岸上看,最外头种的是沿江柳树,往里是芦苇,再往里是草甸,中间又隔了一块湿地后才是堤坝。”烈日下的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码头镇梁公堤上,村民朱巨宝对着上百名记者“开讲”,他拿着话筒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声音却很高亢。

  55岁的他目睹了几十年来瑞昌岸线之变。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均在九江,而瑞昌则是长江入赣第一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两年前,这里的堤坝是‘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包脓’,人走过这里,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可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和老伴来这里散步、跳舞,变化多大啊!”

  约在10年前,不少企业到瑞昌开发矿山,矿石运到码头镇后,通过货船运往江浙沪等地。生意走俏,沿江村民建设非法码头愈演愈烈,10公里可利用长江岸线一时建起近60座码头,岸线资源被非法侵占,随之而来的污水横流、尘土飞扬,更对“朱巨宝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随即响应,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瑞昌样板’。”瑞昌市副市长谈太君向记者算起沿江生态修复这本账:清理沿江杂物30多万立方米,栽植中山杉、竹叶柳等4.4万株,芦苇90万余株,撒种草籽2000余公斤,新增复绿面积2000亩,建立24小时日常巡查机制,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行动……

  行动,不仅在瑞昌,更是整个九江的共识。“我们正以最坚定决心、最严格标准、最务实举措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九江市委书记林彬杨告诉记者,九江正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行为;实施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转而着眼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大力度推进沿江园区生态化改造,共投入4.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推动232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坐上渔政船,沿江看堤岸,记者仍能在绿油油的堤坝间偶尔看见几处裸露的黄沙地。“那些是被拆没多久的非法码头,下一步就是复绿。”望向长江两岸,曾经的“伤疤”仍在,九江人知道,与武汉等城市相比,他们的改变虽然来的有些晚,可改变的决心却无比坚定。

  “我们请了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瑞昌段岸线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整体规划,你们明年再来这里可就不一样了。”谈太君说。听到浙江二字,记者便追问起原委。“过去我们都是请本省专家参与规划,但在打造‘最美岸线’时,我们认为东部地区的理念新,经验更丰富,四下打听后,我们向浙江的专家发出了邀请。”谈太君说。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在九江,“最美岸线”还复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九江描绘“最美岸线” 2018-08-07 7955136 2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