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海宁严把“最多跑一次”事中事后监管关

专家工地来“找茬”

  本报海宁8月5日电 (记者 沈烨婷 通讯员 沈鑫 陆东游 钱鑫) 承重柱垂直度如何、模板拆卸后有无露筋和蜂窝现象、地下室有没有渗水……8月5日,正在建设中的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里,来了一位“找茬”专家——浙江华信建设有限公司建筑高级工程师孙群锋。

  “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海宁许多项目享受到了审批精简的红利。但“放权”的背后并不代表对这些项目的监管减少了。据了解,像孙群锋这样的“找茬”专家,海宁现已征集102位,覆盖房建、水利、交通、能评等重点监管领域,形成了专门的专家库。借助专家库的专业力量,海宁加强了对“最多跑一次”重大项目的事中事后动态监管。

  这次,孙群锋是应当地发改、住建等部门邀请,来为海宁“最多跑一次”重大项目——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找茬”。日前,这一项目的部分标段已进入墙体砌筑阶段,在经验丰富的孙群锋看来,要特别关注对前期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抽检。“你看,这个回弹仪数值显示,混凝土强度在C40,高于设计强度C30。”孙群锋携带了不少专业仪器,时不时和身边的海宁市住建局建管处主任助理王山交流。

  完成抽检后,孙群锋又来到施工单位项目部,依托海宁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项目及住宅公建项目中建立起的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工人防护和规范施工等情况。“有专家抽检,有视频监控,还有监理公司,我们哪里敢马虎。”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说。

  多方联动,监管更从容。“对于现场发现的问题和后期整改,我们还会及时录入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全程督办,留痕监管,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高质量向事中事后监管环节拓展延伸。”海宁市发改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这些专家以及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中介已累计对晶科能源、恒逸新材料等62个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开启随机联合监管。“专家的动态介入,弥补了监管部门在专业领域的‘盲区’,信息更加对称,监管更加精准。”海宁经济开发区项目推进办主任徐洪杰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专家工地来“找茬” 2018-08-06 7869493 2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