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诸暨联合村——

推广垃圾分类 复活沼气工程

  本报讯 (记者 徐添城 诸暨日报记者 赵仙芳 通讯员 刘瑞安) 轻轻拧开沼气灶阀门,蓝色的火苗“噗”的一声蹿了上来,诸暨市陶朱街道联合村红岭自然村村民朱德江喜出望外。8月2日,当施工人员完成最后的管道铺设后,朱德江家的沼气通了。“毛师傅,真的太感谢你了,我们家也能用上免费的沼气了!”“哪里哪里,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亏得我们村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啊。”同村的毛校良在一旁笑呵呵地说。

  村民们感谢毛校良,是因为他和儿子给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过去毛校良在当地经营一家养猪场,配备了沼气池等生态化处理设备,产生的沼气免费提供给附近的村民使用。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为了护好清水,2014年毛校良关停了养猪场,沼气工程也因为缺少了原料而被废弃。

  一年后,陶朱街道开始推广垃圾分类,毛校良的儿子毛祝林经营起了红岭保洁服务公司,承接了当地垃圾回收的业务。每天一大早,父子俩就带着员工到20多个行政村收集厨余垃圾,养猪场也摇身一变成了厨余垃圾处理场。“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深入,厨余垃圾越来越多,现在每天能收集10吨左右。”毛祝林说,一开始,当地政府也为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头疼,他提出何不利用原有的设备将垃圾发酵,产生沼气后免费供村民使用。

  他的这个想法和街道一拍即合。今年4月开始,在陶朱街道的支持和协助下,毛祝林为红岭自然村的80户农户接通了管道。“这几天,我正打电话挨个通知村民启用沼气灶,现在已有30多户用上了。”毛祝林说,沼气是清洁能源,既环保,又省钱。

  “这个沼气确实好。”今年4月就用上了沼气的村民毛火表是个热情好客的人,经常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他算了一笔账,原本每个月要用4桶煤气,如今只需1桶备用,每个月能节省三四百元。“沼气质量也很高,没有气味,方便环保。”毛火表说。

  “想不到垃圾分类又让这里复活了,看来以前的努力没白费啊。”看到曾经被废弃的沼气设备又发挥出了功效,毛校良感到十分欣慰。毛校良告诉记者,现有的沼气池约1000立方米,最多每天可产生60多立方米沼气,基本可满足红岭村村民日常的需求。下一步,他计划增设一个800立方米的沼气池,既能应对日益增多的厨余垃圾,也可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福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推广垃圾分类 复活沼气工程 2018-08-03 7931356 2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