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在那曲,“浙江”是个流行词

我省选派8批516人次援藏干部人才,实施援助项目340多个

  本报讯 (记者 何苏鸣) 北纬31度,东经92度。这里,是西藏那曲。

  自1995年开展对口支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8批516人次,投入援藏资金30亿元,计划外援藏资金超过7亿元,实施援助项目340多个(含续建项目)。在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内地一半的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动人赞歌。

  在那曲,“浙江”是一个流行词。它不仅意味着以甲岗水电站、那曲浙江中学、浙江小区、杭嘉小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更是和每一位那曲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改变。

  20余年来,浙江把解决当地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作为资金投入重点,努力提高那曲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学校、医院、敬老院、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医院、基层卫生院得到全方位提升改造。城镇化理念和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不断提升推进,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和路网等建设的加强,城镇居民集中居住率已跃升至30%,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那曲镇居民已达10万余人。

  2.64亿元,是2017年那曲畜产品购销的签约订单额。援藏干部、那曲市农牧局副局长占金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当地畜产品“走出去”。如今,不仅冰鲜牦牛肉定期运向浙江,原本只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生活的藏香猪也成功在丽水缙云的高山上“落户”,30元一斤的藏香猪肉成为高端美食,也直接推动嘉黎县尼屋乡200户农牧家庭实现脱贫。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产业发展一直是制约那曲发展的瓶颈,开展对口支援以来,我省通过搭建浙洽会、推介会等各种招商引资平台以商引商,不断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扩大有效投资规模,以“高原矿泉水、冬虫夏草、牛羊肉、格萨尔文化”为主的产业体系,为当地20多年来经济发展保持两位数增长奠定了基础。

  除了资金、项目等方面的输血,浙江的援建工作更注重造血工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浙江持续支持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帮助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技能。20余年来,西藏内高班、中职班每年定向免费招收那曲师范生30名,浙江警察学院已坚持开办西藏班20年。

  自援藏项目启动以来,我省坚持把干部人才援藏与加强对当地干部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采取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那曲当地干部群众拓宽视野、增长学识、增进友谊,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2010年以来,我省共安排智力支持项目28个,投入资金6305万元,组织各类培训、进修、挂职锻炼20余批次,培训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

  “那曲要什么干部,我们派什么干部”,这是浙江省委对那曲人民的承诺。多年来,浙江省委和省委组织部坚持从那曲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派一批批精兵强将。而所有来到那曲的浙江人,努力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等各种困难,安心扎根第二故乡。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我们一定接续奋斗,通过项目援藏的带动作用、产业援藏的助推作用、智力援藏的支撑作用、资金援藏的杠杆作用,不断助推那曲经济社会新的发展。”雪域高原上,他们誓言铿锵。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那曲,“浙江”是个流行词 2018-08-02 7914238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