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生态

仙居羊棚头村28年种出生态大果园

富了乡亲 美了家园

  盛夏时节,括苍山麓的仙居下各镇羊棚头村,成片的果林连绵整个村庄,水蜜桃、杨梅、枇杷、樱桃等已不见枝头,丰收后的果树仍然蓊郁。

  “刚把上海客户定的3000斤水蜜桃发走,全村的桃都卖光了。”7月中旬的一天,村民王友福坐在自家客厅里,翻着一张张订单,算着今年的收成。老王说,今年逢水果大年,产量大幅上升,他家有3亩水蜜桃和杨梅,再加上收购的150多吨水蜜桃和70多吨杨梅,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光全村的樱桃就卖了一千多万。”村党支部书记成直益兴奋又自豪地告诉记者。小小水果,让羊棚头村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如今,全村728户2000多人口,去年仅水果种植,村民人均收入就超过了12000元。

  曾经的羊棚头村并不盛产水果。括苍山脉孕育无尽生态宝藏的同时,也像一道屏障阻隔了山村。羊棚头村困守在山脚,成了十里八乡最穷的一个村。为了生活,村民纷纷外流,2000多人的村庄,一度常住居民不到三分之一,土地逐渐荒废。

  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成直益回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些地方把荒山好好利用起来,发展各种生态产业,前景都很好。我们村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气候宜人,种水果将大有可为。”成直益提出了规模种植水果的想法。

  成直益带着村干部们到各地的果圃取经,多方走访后, 他们从土壤、气候等条件相似的临海下洋村赊来3万棵桃树苗,利用荒地种植水蜜桃。

  清杂草、除石块、建沟渠,整理地块……羊棚头村开始对200多亩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还从别处运来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生于斯长于斯,成直益深知这片土地的珍贵。为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村民们商定,将“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写入了羊棚头村的村规民约中。

  有了土地和树苗,村民们跃跃欲试,但又顾虑重重:“果树三四年才能结果,时间长,一旦没弄好就得赔本。”对于村民的顾虑,村里决定每亩补贴50元的果苗钱,全村实行分户挖穴,统一送苗。为了提高栽培技术,村里还请来县林业局的专家现场指导。

  3年后,第一批水蜜桃挂果, 销售一空,还有盈利。这更加坚定了大家发展水果种植的决心。村里逐渐引进枇杷、杨梅、樱桃等多个品种。“现在全村7000多亩山地,已种有1000多亩水蜜桃、1700亩杨梅、550亩樱桃、60多亩枇杷,90%的村民种植水果。”成直益说。

  为了帮村民找销路,村里还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设计包装,并为樱桃申请了农业部绿色果品认证。樱桃价格从之前最低的每斤4元涨到了35元。

  增收的同时,羊棚头村人渐渐意识到“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与眼前满目青翠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全村人的认识,着手保护和提升环境。”成直益说,2006年起,村里的露天粪坑、猪圈相继被拆除,纵横交错的道路铺上了水泥,家家户户铺设排污管网、开展垃圾分类,村里还向县里争取到1400多万元资金,在村里打造一条生态河道。

  如今,行走在羊棚头村,屋舍白墙黛瓦,村道古色古香,加上溪水叮咚,美得如一幅水墨画。

  “每家每户都要入户检查,确认有没有装抽水马桶。”采访当天,恰巧碰上镇里的驻村干部来指导,村干部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今年,羊棚头村正创建省级卫生村。

  环境变好,“村庄+果园”的乡村精品旅游是羊棚头村下一步发展的“重头戏”。目前,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村庄新一轮改造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下个月,7米宽的村道拓宽工程将开工,届时游客直接能开车到田间地头。”谈起羊棚头村的发展前景,成直益充满期待,以后这里将呈现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而乡村精品旅游也将为村民们打造又一个“聚宝盆”。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0 富了乡亲 美了家园 2018-08-02 7922386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