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用等待时间
衡量办事效率

  朋友上午前往某政府部门办理业务,取完号后在等候区等待。办事厅内人并不多,眼瞅着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了,没想到这一个号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观察办事窗口,五个中只有一个正在“营业”,工作人员还要兼任接线员和接待员。最后,除去等候的时间,尽管准备充足、材料齐全,但办手续还是又办了半个多小时。

  一个号排了半个多小时,一项“一窗受理”的业务办了半个多小时,这两个“半个多小时”,在一些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并不少见,有时甚至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当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颇具成效,实实在在地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的次数。但在一些地方,“开设的窗口多、办事的窗口少、服务的效率低”的情况依然存在。要更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提升改革的效果,就得更多地从群众的实际感受出发,增加衡量政府办事效率的指标。除了跑窗口的次数,或许还需要考虑企业和群众在窗口前等待的时间。

  借助各类网上政务平台和自助办理设备,越来越多的办事步骤将可实现自助办理,人工窗口的业务负担正在逐渐减轻。然而,电子政务的推行不能成为具体的办事部门放松对自身要求的借口。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合理分配人工窗口的数量和功能,确保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尽可能地缩短业务办理的等待和处理时间,不仅能体现一个部门办事效率的高低,更能进一步反映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态度和办事能力。互联网是政务服务的助跑者,要提高群众的办事满意度,关键还要看执行者。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用等待时间
衡量办事效率
2018-08-02 7923270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