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浙江国土

普陀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

打出土地高效利用组合拳

  普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区辖5镇、4街道,总面积672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69.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8.6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5个,有人居住的有32个。截至2017年底,人口39.31万人。

  2017年,普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自由贸易先行区、海上花园会客厅”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开放活力的幸福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普陀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平台集聚效应明显。“东区西园南岛北谷”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海洋生态创新谷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园建成投产,全省首家转业退伍军人创新创业园投入使用。现代服务业势头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增速全市第一。旅游总收入达411.5亿元,增长26.7%,继续保持舟山市第一。远洋渔业产量突破50万吨,产值达41.8亿元,增长44.4%,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为了挖潜增效,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普陀区打出了土地高效利用的“组合拳”。

挖潜增效 全面推进土地高效利用

  如何深挖土地利用潜力?

  普陀精准配置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普陀区坚持非重点产业项目不配置、非基础设施项目不配置、非民生项目不配置的“三不配置”原则。严格执行“四挂钩”原则,坚持按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情况挂钩、与项目占用耕地补充落实情况挂钩、与项目用地前期政策处理情况挂钩、与项目用地是否违法用地情况挂钩,推进用地计划精准化、差别化和激励化实施。

  加强土地规划管控。普陀区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从严核定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优化选址论证,从源头上引导建设项目少占或不占耕地。

  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普陀区积极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用地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制定了实施方案,探索开展“事前定标准、事后管达标、亩产论英雄”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

  “腾笼换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普陀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的崛起便是一个缩影。

  据普陀区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展茅街道的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占地约8平方公里,分五个功能区块,分别为海洋生物产业区、海洋科创园区、海洋文化休闲产业区、临港产业发展区及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

  在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的海洋科创园,园区一期竣工后已有3家企业入驻,二期正在建设中。一期的入驻项目“彩虹鱼深海装备”已经进入生产阶段。彩虹鱼深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主要重点研制面向民用市场的观光潜水器、面向旅游市场的无人及载人潜水器等高端深海装备。

  展茅街道的鱿鱼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工程,是普陀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大手笔”。7月30日,笔者在鱿鱼市场工程现场看到,火热的工地上,占地15亩的浙江荣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主体结构已动工建设。“荣和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1亿元以上。目前,已有10家企业在这里买地建厂房。”普陀区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占地约760亩的展茅鱿鱼市场,曾是普陀产业低小散、环境脏乱差、建筑乱搭建、亩均产值低的真实写照。2016年10月,普陀区启动展茅鱿鱼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改造,土地出让,自行建造”的原则,计划投入5.5亿元,提升鱿鱼市场的基础设施,通过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亩均论英雄”的标准,积极引入“三高一强”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走出一条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新路。

  在消化批而未供和开发城镇低效用地方面,普陀区按照“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办理一批、清查情况核销一批”的思路,2017年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27余亩,重点保障了鲁家峙体育动力公园、半升洞商住地块、329国道普陀段等项目供地;盘活存量土地701余亩,完成年度目标的200%;近5年平均供地率71%,近年土地闲置率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等,普陀区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017年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约824亩。同时,督促德信地产东港新区地块等13个项目及时开工,有效避免产生新的供而未用土地。

  东港街道有个农房集聚项目,是普陀区推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的一个亮点。走进占地约165亩大岭下新兴园社区,幢幢楼房齐整划一,成为大岭下村等4个村的村民新家园。“项目总投资1.717亿元,分为代建房、自建房两部分,加上正在建造的第五期自建房,该社区共可安置720多户。”据项目工程负责人介绍,原来居住分散的村民,搬迁到这里,居住环境提升了,交通便利了,周边还有小学与中学等配套设施。

严保严管 坚守耕地红线

  普陀区人均耕地仅0.52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耕地垦造后备资源十分匮乏。

  近年来,国家对耕地补充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数量上的“占一补一”,还要求质量上“占优补优”,这给全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了带来极大挑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普陀区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制度,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017年,普陀区投入4070万元,启动实施了六横双塘盐场复垦项目。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实施、当年验收入库,新增旱地1243余亩、水田261余亩,该项目为“611”工程实施以来单个规模最大的造地,也是当年全市验收入库面积最大项目,有效地缓解了全区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

  “严保严管”成为普陀区耕地保护的主旋律。舟山市国土资源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普陀紧扣生态保护,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宜居环境,耕地保护工作有亮点、有突破、有新意。严格践行生态红线管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72万亩、示范区2.29万亩,实现地块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标志设立到位、表册建立到位和上图入库到位等“五个到位”,全面完成保护任务。

  2017年,普陀全区垦造耕地1614亩,已竣工验收1504.76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表土剥离等其他“611”耕地保护工程也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全面核查2016年全区耕地补偿面积,将331.24万元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全部发放至村,补偿面积5.11万亩,有效提高基层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普陀区开展“严查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亮剑行动。全年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2起,总面积50亩,涉及没收面积35.8亩,拆除违法建筑面积7893.6平方米;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5起;全区2016年度国家卫片执法检查新增违法用地耕占比1.6%,为历年最低;有效处置基本农田违法11件,农村房屋违法违规18件。

服务发展 全力保障资源要素

  2017年5月11日,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在舟山市朱家尖航空产业园正式开工。

  “波音项目是舟山市保障用地最快的项目,土地保障与项目契合度高,项目推进到哪里,土地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舟山市国土资源局普陀山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项目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波音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合资的波音737完工中心,二是波音公司独资的737交付中心。项目占地600亩。作为中美战略性重大项目合作的标志工程,波音737完工与交付中心项目对推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发展,干在实处,全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普陀国土人冲跑在前。2017年,普陀区在土地报批和供地保障方面,出色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舟山市国土资源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全年完成建设用地报批总面积2028亩、新增1826亩,项目包含半升洞地块,城北特色商业街区,沈家门旧城改造,登步、蚂蚁、白沙停机坪等区“三重项目”和区重点项目。全年供地1461余亩,其中出让697.91亩,出让价款37.41亿元;经营性用地出让538余亩,出让价款36.9亿元。东港大健康项目、鱿鱼市场改造、半升洞提升项目用地得到及时保障。

  与此同时,开展规划局部调整,调整面积1054余亩,有效保障了小干千岛商务区自由贸易服务中心、蓝色海湾、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和推进。

加强监管 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

  进入7月,普陀山迎来旅游旺季,蜈蚣峙客运码头人流络绎不绝。如今,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和舟山新一轮旅游大开发,这里已成为舟山旅游集散中心,码头也成为一处风景,在当地被称为海上布达拉宫。谁能想到,依山而建的蜈蚣峙码头及游客集散中心,当年竟是一片矿弃废地。

  如今,项目已建成游客中心、候船大厅、停车场等设施。客运码头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蜈蚣峙是一座山,大约在1998年起开采石料,后来留下近200亩的矿弃废地。普陀区积极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客运码头。2016年10月,蜈蚣峙码头建成使用,2017年客运量达到600多万人次。当地的白山村出租摊位的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

  目前共有12家建筑石料矿山的普陀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重审批强监管,做到矿产资源保障与保护并举,严格落实采矿权“净矿”出让,规范采矿权网上招拍挂。

  2017年,普陀区共收取采矿权出让金1833万元,依法为虾峙镇东白莲围垦工程、鲁家峙肚脐山隧道、六横中奥能源二期、六横佛渡亨泰建材等4家矿山颁发采矿许可证,有力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的用矿需求。加强工程建设开采项目监督管理,对全区12个持证矿山进行储量动态监测和巡察。开展废弃宕口自然生态环境整治,5处已治理完毕。

破解难题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2018年1月,普陀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省厅考评组的考核验收,成绩优异,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浙江省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称号。

  这是普陀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两创一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带来的成果。

  据介绍,该中心创新了工作措施,实现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通过整合部门工作职责、优化办事流程等措施,全区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办理流程由之前的“三窗受理、三套材料、串联审批”改革成“一窗受理、一套材料、并联审批”,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过程“最多跑一次”。

  创新了服务形式,增强群众获得感。选派精干力量将服务前移,确保咨询、受理、初审一窗完成;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特殊困难群体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提供预约、延时和上门服务。

  提速了登记件办理时限,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改革创新,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更转移注销登记等7类16个登记事项进行再提速,实现不动产登记平均2个工作日办结目标,办结承诺时限从统一登记以来整体提速75.5%以上。

  据统计,2017年,全区共受理登记41586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21962本、证明20773份;已接受海域使用权登记档案514件,启动海域使用权统一登记,已颁发普陀区首本海域使用权证。

  普陀国土资源改革落到实处。通过改革,2017年,梳理出涉及国土资源系统的95项行政审批事项,已实现行政审批全业务“最多跑一次”。

  统筹协调资源保护和发展保障,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打造自由贸易先行区和海上花园会客厅,高水平建设“开放活力的幸福普陀”。普陀国土人,正以“势在必行、勇立潮头”的担当,坚毅前行,为之奋斗。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08 打出土地高效利用组合拳 2018-08-02 浙江日报2018-08-0200006;浙江日报2018-08-0200009;7918260;浙江日报2018-08-0200004;浙江日报2018-08-0200008;浙江日报2018-08-0200011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