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

大建大美 奋楫扬帆谋新篇

  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

  大建大美 奋楫扬帆谋新篇

  陈 爽 林锋燕

  在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中,浙南产业集聚区(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瓯飞工程合署办公,以下简称集聚区)是最年轻的一个。3年前,在温州东南部的狭长地带,面对着浩瀚东海,这片统筹规划的180平方公里的区域迈进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根植于温州实体经济发展沃土,当浙江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布局与温州“城市向东”的梦想历史性相遇,艰苦创业、敢于创新的现代温州精神在这里得以升华,澎湃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蓬勃伟力。

  “站在更高起点,看见更远风景”,从成立之初,集聚区便致力于成长为再造温州经济新优势的前沿阵地,壮大实体经济,并从产业、生态、人文等多维度提升城市能级,打开了温州城市东扩的新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年只争朝夕,大建大美,一首波澜壮阔的城市跃变协奏曲在东海之滨回荡。

  中国电子、百威啤酒、中电新能源汽车、奔腾激光……以大项目为牵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交相辉映,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集聚区形成了日益完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围垦工程——瓯飞工程建设提速,瓯飞一期北片提前一年实现全线龙口合龙,生产配套区3361.4亩耕地指标成功收储入库,“再造一个新温州”的城市扩容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浙南经济总部大厦、交通枢纽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院、东方职业学院等民生配套逐渐完善,集聚区的软硬营商环境持续升级,集聚区逐渐摆脱了“产业区”的传统形象,成为承载着人们梦想与生活的理想之城。

  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奔腾而至,作为浙江大都市区建设的关键一环,集聚区再次站在了裂变的时代强风口。

  今年上半年,集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3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0.2%,有效投资增长40.1%,新增上市企业2家,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这个温州经济发展主引擎,以改革为支点,持续释放内生动力,一路高歌猛进,迎向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项目“高质量” 开放发展立新局

  立足脚下,胸怀全局,集聚区以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历史和空间定位。

  根据《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浙南集聚区将建成“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浙南地区海洋经济崛起的引领区和浙江对台合作交流的先行区,”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产业和经济辐射效应,如何吸纳全球优质项目形成发展合力,是撬动全局工作的关键抓手。

  多年来,集聚区始终将招商引资视为“生命线工程”和“一号工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上的招商引资,不仅是填补产业短板、优化经济结构的主动力,更是转型崛起的主路径。”集聚区主要领导说。坚持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注重“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精准招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企业、央企和优秀浙商等优质项目,成为集聚区主要的招引对象。

  注册资本达200亿元的多弗集团来了,人本总部顺利回归,有效提升了集聚区总部经济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投资20亿元的电竞主题项目落户集聚区,计划将吸引十几家韩国电竞企业,集聚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浙江中电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合泰汽车智能电子转向系统等超10亿元重大项目接踵而至,进一步夯实了集聚区实体经济的家底。其中,浙江中电汽车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辆新能源物流汽车EM-12整车已下线,实现了集聚区整车制造“零突破”,推动着全区企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今年3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集聚区传出:新加坡丰树集团投资建设的汽车零配件先进制造产业项目用地正式摘牌,总投资约2亿美元,拟建设先进精密制造业集聚产业区、高端汽车产业服务及配送产业区、电子商务及国际物流运营产业区等,与集聚区内的浙江中电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合泰汽车智能电子转向系统等项目优势互补,对全区汽车制造产业发挥强链补链效应。

  “下一步,集聚区将突出引进和布局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激光光电等新兴产业,实现精准招商新突破。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促成一片’的发展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何推动“留下来”的优秀企业借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新跨越?轰轰烈烈的“凤凰行动”计划,成为助力企业成长、评测集聚区营商环境综合优势的风向标!围绕“凤凰计划”,集聚区建立了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实行班子挂钩、全程跟踪的帮扶机制,推动20家拟上市企业和20家上市培育企业加快在境内外上市。

  去年11月,正康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个国内薄壁不锈钢管道行业第一股,成功打开了境外市场。回忆上市过程,企业负责人感触说:“靠的不仅是资本的力量,更主要是集聚区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转型升级期间,正康实业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出口退税等上千万元税收红利。上市过程中,税务部门组建助力企业上市专业化服务团队,帮助分析企业增资扩股、股权激励、分红处置等涉税问题。2017年,全区新增股份制企业8家;亚光科技和杨业照明等2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4家企业与中介机构完成签约。

  如今,集聚区形成了内外资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创新“加速度” 集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温州奇迹闻名于世的关键所在。这片澎湃着创业激情的热土,对各类发展要素形成强大吸引。以创新为引领,一股新的发展动能在这里集聚、生长。

  7月2日,集聚区举行了“企业上云”推进会暨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和炎炎夏日一样热情的,是这个实体产业集聚地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姿态。这一天,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分别与温州国技互联、管阀云平台——浙江永联阀门有限公司、经开区五金卫浴协会、上海禾沝科技等四家单位签订了云服务平台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以“企业上云”为载体,给企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集聚区专门出台了《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瓯飞)深化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区企业上云企业力争达到3000家,打造省级云应用标杆企业5家以上,培育行业云平台2个以上,发展云服务商5家以上。”今年以来,全区新增上云企业400多家,培育省级上云标杆企业1家,云平台服务商2家,典型标杆应用案例5个,企业上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上云,只是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典型缩影。在这里,企业、平台、高端人才,不同创新要素和谐交融、激荡,共同完善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这是一串蕴藏着后发能量的数字:过去一年,集聚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新增国家专利优势企业、示范企业2家,新认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启动科技创新“三清零”攻坚行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55.7%,比温州全市高约15个百分点。

  去年年底,建筑面积24.33万平方米、海洋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8幢住宅及专家楼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作为省重点项目,“该园定位为培育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为发展海洋经济高新产业必须具备的咨询服务,”集聚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未来,将引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能源与资源保护,船舶建造与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该创新平台的投入使用,无疑为推动温州海洋经济迈向高端化再添新力。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吸引高端人才是致胜未来的关键。”集聚区的管理者深信这一点。播撒阳光雨露,吸引高端人才在集聚区创业创新、安放梦想。去年,集聚区共申报“国千”人才3人、“省千”人才6人,新增温州市“580”海外精英人才1名,1家企业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企业获“省爱才重才企业”称号,3家企业获“市爱才重才企业”称号。

  高端人才与这片创业沃土融合共生,创造着新的胜利果实。得益于人才资源优势,2017年,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11.6%,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的15.3%、58.9%;新产品产值增长25.8%。

环境“高品质”

城市能级再提升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地方的环境优劣越来越决定着这个地方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推进综合环境大提升,正是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省级产业集聚区加快提升发展的必由之路。”集聚区有关领导坦言。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

  从创业的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起,九百多个日夜兼程,集聚区以建“城”的高标准完善着软、硬环境配套,一座“温州城市东部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产业新城”的轮廓日益清晰。

  曾几何时,集聚区中的金海园区不过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道路不通,甚至连导航软件都找不到金海园区的详细路网。如今,驱车行驶在宽阔的金海大道上,但见两旁绿化井然有序、高楼林立,随着奔腾激光、华润、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接连入驻,昔日的盐碱地摇身一变,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居温州第一”的产业高地。

  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产业,更在于对人们生活形成的粘性。近年来,一项项重大“民生”项目不断充实着城市的公共空间。市域铁路S2线、G330国道(环山东路)、甬台温高速复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院、东方职业学院、滨海职教中心接连落成,温州滨城医院将于明年3月投入使用;此外,计划在3年内确保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每3万至10万服务人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培育建成15个左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家门口好学校”和“20分钟医疗圈”的城市配套,有效破解了“教育”“医疗”民生痛点问题,也带动集聚区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随着瓯飞工程的高速推进,城市的空间格局也在不断拓展、优化。

  瓯飞一期北片提前一年实现全线龙口合龙,完成3621亩造地纳入国土收储,用于平衡占补平衡指标,谋划建设1万亩海洋生态湿地公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3.445万亩的瓯飞起步区主体工程实现整体完工验收,围区各类用海审批有续推进,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储备充足,集聚区的海涂围垦优势正有序转换为发展优势。

  这片洋溢着改革活力的土地,善于向内检视自我,寻找短板,以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改革为抓手,破解体制性障碍,持续改善着营商软环境。

  集聚区在温州市率先探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经开区是全省唯一一家列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建立了“一枚公章管审批”的行政审批模式,成立温州市首个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原来13个部门的165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浓缩”进了“一枚公章”,审批机构由16个缩减至1个,审批业务人员由30余名精简至13名。

  “这些改革,确确实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红利。”浙江华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黄跃华赞叹说,她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其中一项业务,之前需要十天完成,工作人员当天便办结了。像黄跃华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正从改革中获得真切实惠。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三年的绚烂篇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开始。肩负着温州市“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结构调整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的时代使命,集聚区时不我待,正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内在、积蓄势能,兑现下个阶段的精彩。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大建大美 奋楫扬帆谋新篇 2018-08-02 浙江日报2018-08-0200003;浙江日报2018-08-0200006;浙江日报2018-08-0200013;浙江日报2018-08-0200016;浙江日报2018-08-0200010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