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江北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段琼蕾 张落雁 顾 筠

  曾经的江北区是宁波商帮的起航地,一代代的“宁波帮”人士从这里出发,闯上海、下南洋;如今的江北区,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一次次突破不合理的束缚,扮演了“弄潮儿”的角色。在最近一期“浙江省县(市、区)经济竞争力30强”榜单中,江北排名第十五位。

  十五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江北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奋力争当改革排头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联动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完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用“精耕细作”颠覆“大全重广”,促江北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江北以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电商创新经济和都市休闲旅游业“四大核心功能”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GDP总量考核连续9个季度居全市第一,各项经济指标考核连续15个季度居全市前列。

  从2003年到2017年,江北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生产总值从35.47亿元增加至441.4亿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一二三产业比重从8.5∶55.3∶36.2转变为1.8∶34.6∶63.6,服务业占比已大幅领先一二产业总和,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277元增加到594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87元增加到32743元。

  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江北正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再造江北发展新辉煌,走在全省县(市、区)前列。

全方位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之一,江北在各重点改革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机关效能建设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不断创新。这两年,更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撬动各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制度红利。

  宁波邦奇自动变速箱总装项目从取得不动产权证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9个工作日,比合约时间提前324天开工,创造全国同类项目审批最快速度。项目开工后,政府部门仍继续提供跟踪服务。邦奇项目成为江北创新构建全生态高效审批工作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点对点”个性化精准审批服务,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户江北。

  2017年,江北制定《基本建设项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高效审批”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站代办综合窗口,精准化破解难题,为企业减负。现在,94.6%的行政审批类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区审批事项承诺时限提前率、实际办结提前率排名进入全市前三的事项,所占比例已达85.9%,今年6月,这套全生态高效审批工作体系得到了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督查组的高度肯定。

  在百姓个人办事方面,江北抓住“我要出生了、我要上学了、我要工作了、我要结婚了、我要退休了”五个重要节点,编制114个事项、838份申报材料清单,形成《百姓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一本通》。目前,江北区创新建立的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已被列为省级标准化试点课题。宁波市组织的第三方测评显示,江北区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度连续29个月平均得分位居全市第一。

“亩均论英雄”促“精耕细作”

  一亩地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江北传统优势工业物联网企业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7年内开展4次厂房改建,没有新增一寸用地,增加厂房面积3.3万平方米,容积率提高1倍,预计带来成倍的产值和税收增长。

  柯力的蝶变是江北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例子。为突破“缺地”这一发展瓶颈,江北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以动能重构摒弃规模依赖,抓准产业发展热点及企业转型痛点,让亩均产能突破“天花板”限制。

  自2015年起,江北探索建立基于“亩均效益”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今年对全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A、B类企业将获得更多红利,C、D类企业面临多重束缚,倒逼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集聚。

  江北还将“亩均论英雄”作为招引增量新项目的标尺。江北工业区园区在二次开发工作中重点鼓励企业建设都市工业楼宇,预计今年年底,该园新开工建设的30米以上都市工业楼宇将达10幢,总建筑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占园区原厂房总面积的1/6,相当于新增土地850亩。

  2017年,江北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46.4万元、亩均增加值131.37万元。江北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亩均论英雄”正成为推动江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

“依事见人”,

打造“江北铁军”

  提升经济发展能级,人是首要因素。2016年以来,江北把干部考察放在了抓落实专项行动的重要位置,逐步探索形成“依事见人”的干部工作机制,通过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时反馈、科学调配和用后评估等五个步骤,贯穿干部育、选、用、管各个环节,把重大工作攻坚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聚光灯和主考场,坚持“表扬、问责都不过夜”,激励干部攻坚克难,让表现优异者脱颖而出,打造了一支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江北铁军”。

  江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依事见人”,不仅要记录干部在基层一线、重点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落实不力、保障服务及协调督促不到位的具体事例,还要重点记录班子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在重点工作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中取得的突破、成效和不足。

  全程纪实,奖优罚劣。奋战在治水剿劣一线的孔浦街道城管科负责人盛文、不让一滴污水入河的工业园区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诸伟强、带领团队为电商创新园区引入976家企业的陈宏亮等一批优秀干部被发掘,而某单位一中层干部因利用职务之便索取并收受香烟、提货券、超市卡、现金等,被江北区纪委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

  自“依事见人”干部工作机制实施以来,该区累计调整提拔干部202名,走出了一条提升激励干部担当奋进的新路径。这一机制目前已在宁波全市推广。如今,“依事见人”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今年上半年,该区已选派9批次82名干部到“六争攻坚”行动的关键岗位上,同时制定出台相关“依事见人”考察方案,成立3个专项调研工作组,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民生“顽疾”大整治大排查活动、“进民户、访民情、解民忧”行动、信访积案化解行动等专项行动,通过实地走访、专报收集等办法,全面掌握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好”“弱”两头表现,建立干部表现专项档案57份,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导向。

各领域改革试点

全面开花

  今天的江北,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改革试点全面开花——

  作为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将传统的建设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模式、PPP模式相结合,开展集中成片海绵城市改造,工作经验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

  今年5月,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推出的“非接触性执法”模式,得到住建部领导批示,全国现场会也在当地举行;

  去年9月,江北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江北正在编制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示范县(市、区)建设规划,出台《深化农旅融合建设美丽乡村若干政策》,鼓励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探索农民利用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分享受益的模式;

  今年2月,慈城镇跻身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

  率先出台老年大学办学规范指引,建立起全市首个老年大学师资库,工作经验获省市相关领导批示。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时代的江北将奋发勇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江北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2018-07-27 浙江日报2018-07-2700006;浙江日报2018-07-2700007;浙江日报2018-07-2700009;浙江日报2018-07-2700014;浙江日报2018-07-2700022;浙江日报2018-07-2700008;浙江日报2018-07-2700016 2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