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镇海打造更具幸福感品质之城

  打造更具幸福感品质之城

  李 华 陈海群 石 全

  刚刚送走一批20多人的夏令营团队,镇海区澥浦镇沿山村童橙户外亲子基地负责人唐小江又忙着为下一批亲子团游客的到来做准备。暑期到来,亲子游进入旺季,这个占地160多亩的亲子基地,依托田园风光和生态资源,成为都市家庭以及学生团体体验生活的好去处,一年接待游客数万人。

  而在十七房村,郑氏十七房二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将围绕“民俗文化+休闲农业”主题,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购物餐饮、婚庆娱乐、农业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体验型新景区。

  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镇海把学习贯彻本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并第一时间梳理出六方面重点工作,从产业提升、大平台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着手,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干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今年,镇海提出了实施“深化改革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基层党建全域提质年”专项行动。下一步,该区将对照“六争攻坚”目标任务和“三个年”具体要求,对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盘点,找准问题,聚焦重点,学习先进,争先进位,努力把镇海建设成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成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环境更美 民生更优 生态驱动做强“最大民生”

  每到周末,位于九龙湖镇的秦山村就格外热闹。这个湖边小山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围绕生态文章,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还有多个生态旅游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原生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也是镇海区打造品质之城的基础。当前,镇海正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突出生态驱动,聚焦环境提升。

  今年初,镇海区政府印发《镇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该规划的颁布实施,为全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定下了基调。规划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六方面出发,共设41项指标,提出6大亮点工程和42项重点工程,总投资约213亿元。

  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镇海全区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考核要求,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到2025年,建成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围绕空气、水、土等生态要素,一场生态保卫战已经打响。以“清洁空气行动”为统领,镇海针对煤灰扬尘、化工废气、电厂烟气、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等涉气污染开展治理,削减煤尘近90%。2016年以来开展的新一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让60余家企业累计削减VOCs排放1900吨。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镇海区针对总长382公里的242条大小河流及322个小微水体,相继开展“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等攻坚行动,全区地表水中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先后通过“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达标验收。全区工业污水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接近100%。

  2016年以来,以13个工业园区1000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为突破口,镇海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2018年末达到创建目标。到2018年5月,已有1100余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达98%。

  多年来,镇海区累计投入2.6亿元,建成单条宽度在200米以上的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和绕城“四横一纵”生态防护林带,总面积达962公顷,共植150万株树木。2007年和2014年,镇海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区”称号;2013年,镇海创建成为“浙江省森林城市”。就在本月,镇海又被认定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除了加大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全社会生态共治的氛围也正逐步形成。素有“养心天堂,天然氧吧”之称的九龙湖,是镇海的一张生态名片。在这里举行的九龙湖(宁波)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一场别具一格的“生态跑”赛事,每年都吸引上万名跑友前来健身观光。在这山水间,一支热心公益的美丽团队——九龙湖黄背包党员志愿服务队闪出光芒。成立五年来,九龙湖黄背包党员志愿者们先后组织200余次登山环保、治水巡河、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带动近万群众参与,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此外,镇海区坚持民生驱动,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17年,农村清水工程等九项民生实事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4万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57%、98.97%和90%。镇海还引进保险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在全省首创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并建成医养一体老年康复中心、“新三宝”服务社,49%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

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 创新驱动打造现代“智造”强区

  近年来,作为宁波传统的制造业重镇,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镇海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理念,突出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层级提升,推进先进制造业“3+5”模块建设,打造“两化融合”发展的现代“智造”强区。

  员工进门不需要打卡,身上的rfid(电子标签)卡会远距离完成信息读取;只要对着智能音箱说关灯,车间里的灯光就会自动关闭;管理人员打开手机,车间里的运行情况就一目了然,并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广播喊话……位于蛟川街道的金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通过将短信、二维码、微信、GPS、视频等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道路。

  在金丰机械的车间里,每一台设备旁边,都有一盏指示灯,分别会显示红绿黄3种颜色。这3种颜色代表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绿灯说明工作效率在70%以上,黄灯则在50%~70%之间,红灯则表示50%以下。这项信息管理技术的运营,使得生产流程不断趋于合理化,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以金丰机械等一批企业为标杆,镇海正在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2017年,镇海区印发《镇海区智能制造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年)》,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化改造“511”工程,明确经过3年攻坚行动,实现全区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100家工业企业实施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1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目前,镇海正围绕重点产业,实施以提高企业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为核心的技术改造。2017年全年实施 “机器换人”项目105个,19家企业购买工业机器人达273台(套),为考核目标的2.7倍。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2家企业项目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17年,镇海区成功申报国内首台(套)产品1个,省内首台(套)产品2个,入选数量为历年最多。推荐1家企业入选市级智能制造装备技改项目(全市共3家)。镇海还在宁波市率先组织首批智能化改造诊断全覆盖工作技术对接会,在此基础上,2017年共有61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诊断。

  与此同时,镇海积极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2017年,落实上云企业1072家(标杆试点企业6家),推荐云仿信息等2家企业进入市级云服务企业名录。培育工业云平台,先后培育了“聚轩制造云”“宁波纺织服装云”和浙江云仿“仿真设计云”等平台。

  位于骆驼街道的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把“制造业+互联网”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力点。手机上点击启动,投影仪的幕布徐徐往下展开,房间的窗帘自动关闭,灯光同时关闭……这家传统制造企业,从最初的一台电机衍生出了一整套智能化家居系列产品,为其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杜亚机电的电动窗帘、电动晾衣架等智能化家居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最畅销的一款电动开合帘,一个月销量就达20多万台。

  2017年,镇海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230.3亿元,同比增长19.4%;规上工业增加值516.3亿元,同比增长7.1%。4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额22.6亿元,完成目标值的119%。

  2018年,镇海将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工业投资6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30亿元。将实施190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40家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4家企业数字化车间,实施50个“两化融合”项目。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城市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这两天,澥浦镇沿山村的一片农田成了“网红”,这片40亩的水稻田里,笑脸、太阳、月牙、“中国宁波”等图案和字样活灵活现。这些图案和字样均以农田为“纸”、水稻为“颜料”,运用新品种彩色稻,耗时一个多月时间所“描绘”;同样在沿山村,一场村庄改造计划正在进行,凌乱院墙被白墙黑瓦替代,堆放杂物的空地被改造成为小公园,河道两侧还建起了观光步道……

  紧邻宁波城区,又与九龙湖、郑氏十七房等景区毗邻,沿山村这个传统的农业村庄,正在借力生态旅游,融入城市化发展步伐。下一步,澥浦镇计划与九龙湖镇合作,共同打造“梦里水乡”沿线景观带。

  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镇海围绕“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镇海”的目标,厚植“三农”发展优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产业转型上,镇海创新农业发展载体、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现农业生产从“保质增量”向“集聚增效”转型。以“一带三区五基地”为载体,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78%,其中农业规模开发的比重88%。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同时,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村(社区)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将九龙湖葡萄、镇海红水果番茄、繁荣蔬果、十七房年糕等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产业融合方面,镇海积极打造农旅文交融合、休闲体验相结合的城乡联动旅游业态,出台了《镇海区村庄A级景区实施方案》和《民宿登记评定标准》;充分挖掘特色生态农业潜力,推出四季果蔬采摘游精品线路10余条,共建农业休闲点36个。打造“镇海记忆”样本,推出蛟川生态园、十七房农耕园、永旺花海、宁和精品苗木园等一批别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点;建设秦山民宿村、九龙湖横溪等一批创意民宿和农家乐;完成市郊野十院申报工作;积极培育十七房-朝阳美丽乡村综合体和光明田园都市。

  同时,镇海积极提升城乡文化内涵,把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作为城乡融合建设的落脚点,不断植入文化、注入和谐、融入乡愁。打破传统文化下乡模式,推出“厚德镇海”“雄镇大舞台”“书香镇海”品牌活动,去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共享。同时,全面深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底线规则”40条,做优“微民生大服务”“网格化管理”品牌,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成效,打造“有事要商议、群众能当家、干部善干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镇海样本,先后获评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镇海正大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共建共享、全域融合的都市大花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镇海打造更具幸福感品质之城 2018-07-27 浙江日报2018-07-2700006;浙江日报2018-07-2700007;浙江日报2018-07-2700009;浙江日报2018-07-2700014;浙江日报2018-07-2700015;浙江日报2018-07-2700011 2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