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慈溪 策高行远 高质量发展迈新步

  策高行远 高质量发展迈新步

  仇 欢 邵 滢

  这里,有青瓷文化的千年回响,人文荟萃,湖山长卷,江海雄风。

  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创造了全国县域经济的“慈溪现象”。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一脉相承的战略构想和一以贯之的实干举措。

  立于潮头,踏浪而行。回望15年以来的慈溪,“八八战略”始终清晰地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15载,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慈溪从转型升级入题,革新激荡,用奋斗实现了“速度领跑”:2017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全省县(市)首位,人均GDP达到13.3万元;10年10摘国家科技大奖,近5年授权专利4.4万多件;连续5年居全国百强县(市)第5位、全省榜首。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慈溪正不断创造衍生出新的生机,化为发展加速度。

  慈溪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全力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跨越,传统产业突破瓶颈,智能经济大潮涌起,开放发展拥抱全球,创业创新“二次腾飞”。

  当下,慈溪正积极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攻坚破难补短板,实干苦干强优势,聚力推进“六争攻坚”,奋力开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新局面,为续写“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篇章提供慈溪素材、慈溪经验。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民营经济再突破

  慈溪特定的土壤与环境,为民营经济这颗种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民营经济是“八八战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的要义之一,慈溪发展的基因“密码”就在于活力十足的民营经济,由此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003年,时代长风悄然吹来,慈溪企业家敏锐地感知到了创业创新的信号。

  这一年,一家叫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慈溪孕育而生。2008年后,伴随国内针织机械市场从手摇横机向电脑针织横机的转变,慈星开始爆发式增长,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011年销售额最高达30多亿元。

  近年来,慈星由电脑针织横机向针织鞋服智能制造平台、工业机器人应用直至服务机器人延伸拓展,逐步成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在公司智能化样板生产车间里有台中国首款全成型“织可穿”电脑横机,借助它,不管是毛衫、羊绒衫,还是3D编织鞋,都可以快速生产制造,编织一件毛衫成衣只要45分钟,制造一双飞织鞋只需几十分钟。未来,慈星将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领域的创新研究,为长三角区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聚沙成塔,今日慈溪共有15万个市场主体,每3户慈溪家庭就有一家企业。而在外地创业的慈商更是有十多万人,一些企业家已成为相关行业领军人物。目前,慈溪生产的电脑针织横机、欧式插座、光伏组件接线盒等38类特色产品产量达到全国第一,涌现出公牛插座和墙壁开关、中大力德的行星减速器、天生密封核工业级密封件、方太厨房设备等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行业“单打冠军”。

  新海恒流阀打火机一问世便风靡全球,太极环保让废钢渣变成“肥料”,“碳氢清洗”技术制造出的“电池电流集成板”成为特斯拉全球供货商之一……这些尖端产品是慈溪智能制造的实力象征,也代表着慈溪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方向。

  致力高质量发展,更具挑战的创新征程等待着慈溪民营企业家去开启。

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智能制造再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智能经济新机遇不期而至。慈溪用实践回答了“如何从工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这一重要命题。

  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要求,大力实施“低散乱”整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改“3个全覆盖”行动,推动慈溪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去年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作坊)2480家,今后3年还计划每年完成2000家以上,盘活各镇(街道)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建设小微企业园,逐步实现“全入园”。

  一场“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正在改变慈溪的经济格局。从“总量论英雄”到“亩均论英雄”,慈溪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填补慈溪高端装备制造空白的捷克轻型通航飞机项目;年产30万吨环保石塑材料项目一期二期总投资4亿美元,项目占地180亩,预计投产后亩均工业增加值可达6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30万元;年产5亿只墙壁开关及配套配件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亩均工业增加值811万元,亩均税收98万元。

  “智造”,已成为慈溪制造业转型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更是重塑慈溪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智能制造不仅意味着智能产品和智能设备,也是一场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近5年来,公牛电器年产值增长近3倍、利润增长近7倍,而一线员工人数增加不多,背后是智能化技改投入年均超过2亿元;慈兴轴承对制造车间数字化改造,自动化联线生产,同等比较用工减少30%左右,产品附加值增加12倍,成为宝马等高端汽车轴承供应商。

  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变革,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让慈溪在大浪淘沙式的转型大潮中,有了一分令人欣喜的淡定从容。

高质量发展的“翅膀”:开放引领再布局

  平均每3秒就有一辆汽车驶入。通车10年,超过1.2亿辆次汽车从此跨越海面……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带来的蝴蝶效应。

  一桥飞架南北,打开了开放的通途。“八八战略”是慈溪逐浪“大桥经济”的力量源泉。慈溪逐渐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外向依存度高达70%。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2.0版本,慈溪以更积极的姿态拉近与上海的距离。

  不久前,《慈溪市全方位接轨上海五年规划》出炉。围绕建设沪甬合作的战略主阵地,慈溪提出实施交通、产业、科创、信息、公共服务、多元主体等“六大对接工程”,加快与上海的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慈溪正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布局科创“飞地”,以吸引沪上高端要素。

  在慈溪已经运行了两年的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从上海等地共引入项目团队8个,涉及医疗器械、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团队骨干不乏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从上海引进、“安家”在这里的慈溪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中心,已为当地企业提供新型骨板骨钉产品样件近万件,预计新增利润千万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慈溪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其新大楼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八八战略”始终指引慈溪的开放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积极探索全球经济资源配置新路,全球合作版图越来越大。

  慈溪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捷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中泰农业生态科技园、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平台被列入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同时,还建立了中德(慈溪)企业交流平台,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宁波特色商品馆,发挥这些平台载体作用,助推更多慈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未来,“慈溪制造”还将与“德国制造”展开多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

  从区域独奏到“走出去”探索,再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从主动接轨上海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再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这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更是一条久久为功的开放之路。

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创业创新再赋能

  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5年来,慈溪持续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大力营造支撑创业创新持续发展的环境。

  创新焕发了慈溪制造“二次创业”的新活力,形成科技型企业15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建成企业研发机构40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56家。

  10年10摘国家科技大奖,获奖数居全国县(市、区)前列,创造了全国县域经济的“慈溪科技创新奇迹”。

  天生密封“十年磨一剑”,核级密封件抢占国内75%的市场;明峰医疗10年投入10多亿元,造出一流CT设备,被称为“干成比造飞机还难的事”……

  从0到1,无中生有,慈溪市自2011年开始实施的“上林英才”计划,书写了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近年来,慈溪市通过政策奖励、服务提升、平台搭建,加速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巧借“外脑”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洋专家”们不仅帮助慈溪企业提高了产品研发设计能力,而且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7年来,他们累计为当地企业解决工艺技术难题418个,申请专利183项,研发(设计)新产品2712款。

  此外,慈溪还在杭州筑起了“人才巢”。去年落户杭州市滨江区的宁波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随着一大批人才与新经济项目的引进,为慈溪智能制造生态链带来了补短板的“增值”效应。

  北京大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慈溪飞地招商引进的第一单。据总经理王鸿海介绍,去年以来,大牙科技协同慈溪生产商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成功策划了多个超千万元的众筹爆款,并与祈禧股份、大业设计等合作,创设了助力家电智能化转型的“魔蛋”智能家电共享平台。该平台已与海尔、惠而浦、海康威视等2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建立战略合作,目前已开始为慈溪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与市场接入服务。

  观历史来路,知未来可期,慈溪将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2 慈溪 策高行远 高质量发展迈新步 2018-07-27 浙江日报2018-07-2700005;浙江日报2018-07-2700007;浙江日报2018-07-2700008;浙江日报2018-07-2700016;浙江日报2018-07-2700019;浙江日报2018-07-2700014 2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