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云南丽江几代人接力种树种出生态屏障——

金沙江畔柳成林

  浩浩荡荡的金沙江,在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由北向南奔流不息,到了这里以后,突然掉头从南向东北方向流去,随后一路再向东南奔流而下,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里是丽江石鼓镇,“长江第一湾”就在此处。

  7月24日午后,采访团一行来到石鼓镇。走在街头,简直就是在“烤太阳”——直到碰到江边这片柳林。

  “这片林子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沿线群众就开始自发种植,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规模。”陪同记者采访的当地镇干部介绍,过去遇到江水上涨,江边的农田就会被淹没,为了防风挡水,当地群众在江边垒起江堤,种植柳树。

  石鼓镇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地少人多,如果再遇上江水肆虐、淹没田地,群众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这里的土地来得不容易,是村子里的老一辈不断地种植柳树开发出来的。” 曾经当过村干部的村民和泽周说,随着柳树越种越多,虽然江水还是会漫上来,但是损失越来越小。哪怕是2005年那场大洪水,也没损失多少耕地。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石鼓镇境内的“金沙江柳林”,大多集中在石鼓、新华、格子等金沙江沿线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断断续续约有10多公里长。

  烈日下,沿着江岸步行,在柳林的遮蔽下,清风拂面,分外清凉。记者碰到一位当地老人名叫赵碧,他牵着狗在江边散步。见有外地人来此参观,老人很高兴地与记者攀谈起来。老人今年84岁,退休前是教师。教书几十载,他经常带着学生栽树,自己家里祖孙三代也都曾在这金沙江畔种过树。

  老人告诉记者,在纳西族人的传统认识里,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每年植树节前后,来江边种树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就跟打理自家庭院一样。

  最近几年,大规模的种树一直是和朝明在牵头,他是石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沙江沿岸防沙固土工程的组织者。7年间,在和朝明的带领下, 7.5万多株柳树栽种下去。近年来,在众人努力下,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提升了近10%。

  如今,石鼓镇境内绵延百里的柳林环绕“长江第一湾”,形成了“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美丽风景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金沙江柳林”的美景被摄影发烧友和驴友们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你要是3月来最漂亮,桃红柳绿菜花黄,随便怎么拍都美!”和泽周家开起了饭店招待游客,周边几个村寨开出了几十家农家乐,更多的村民把自家的土特产、工艺品拿出来卖。记者从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凭借“长江第一湾”的自然奇观、独特的柳林美景和红色文化,石鼓镇正在打造文旅特色小镇。

  烈日灼灼下,奔腾的江水更显开阔,随风轻摆的柳条分外动人。

  (本报丽江7月24日电)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金沙江畔柳成林 2018-07-25 7855264 2 2018年07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