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
数字经济,浙江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夏丹
今年是我省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第一年,时间过半,浙江数字经济表现如何?
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348亿元,可比价格同比增长14.7%,高出全省GDP增幅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9.1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0.78和0.35个百分点。
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发展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势持续强劲,占GDP比重在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有力推进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良好态势不仅体现于靓丽的宏观数据,还体现在背后一家家数字经济主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日前,全球安防龙头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半年报:今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8.76亿元、41.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92%、26.00%,半年度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40亿元。
积跬步,至千里。早在15年前的全省工业大会上,浙江就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浙江”。10多年来,浙江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抓好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省份。如今,数字经济建设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浙江数字经济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1月到6月,全省规上电子制造业技术研究开发费支出133.3亿元,同比增长1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9%,比全省规上工业高出2.2个百分点。
舍得投入,方得高产。浙江数字经济新品研发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实效日益显现。1月到6月,全省规上信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043.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58.1%,高出全省规上工业24.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连续34个月高于50%。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浙江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振兴,通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1月到6月,全省新增上云企业5万多家。同时,浙江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由阿里巴巴、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组建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浙江制造共享“最强大脑”。智能化水平提升后的浙江传统制造业,活力再现。今年上半年,十大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省规上工业11.2个百分点。
在新昌,由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面向轴承行业的“TM-e系统”,让轴承企业得以在原有设备上以低成本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最终实现高效益增长。该公司董事长俞朝杰介绍,2017年55家轴承企业经陀曼公司实施技改,平均每家费用约23万元,1年内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全部改造完成的企业平均设备效率提高20%左右、能源消耗降低10%左右、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2%到15%。
“四新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动能。随着信息服务和融合应用创新日益活跃,跨境电商、新零售、信息消费、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浙江新实体经济蓬勃发展。1月到5月,全省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8.5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805.5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总量的50.3%,对整个产业贡献率达到62.3%,拉动核心产业收入增长11.5个百分点。
在杭州,已有8000多家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新发展。1月到5月,杭州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42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比重接近15%。可以说,跨境电商已成为杭州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和产业转型新引擎。
信息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有力拉动了全省网络消费快速增长。1月到6月,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6678.4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350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8%和25.5%,跨境网络零售出口259.2亿元,同比增长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