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 农旅文融合 古城释活力
建德
农旅文融合 古城释活力
◎周 洲 邹宗根 方 祺
农业、旅游与文化,一组黄金搭档,让建德古城充满了想象力。
休闲采摘、特色餐饮、创意民宿……当无限的创意挥洒在田间地头,随之而来的,是奇妙的化学反应:农业效益提高了,农民口袋鼓起来了,农村也更有活力了。
农旅文融合发展,成为建德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农旅产业有力撬动了整个乡村休闲旅游市场。2017年,建德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同比增长77%。
发现乡村美好生活
山水隐村庄,稻田连村落。
当大同镇的村民郑李炳在田里种下五彩水稻,等待秋收时节长成“水稻画”时,几公里外的毛巧云已经铺好了民宿床单。与此同时,负责搭建旅游接待中心的方荣良,也在进行着室内装修的最后准备。
农旅文融合发展,建德写下生动注脚。从早期主打采摘游的果蔬乐园,到现今遍地开花的农耕体验项目,建德市告别了“才了桑蚕又插田”的农业路径。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勤劳质朴的建德人,把乡村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置身于里叶村十里荷田,荷香萦绕、荷风扑面;漫步航头村,空气里都是黄桃的香甜味道;在大店口村,红心火龙果肉质细嫩……目前,建德可接待游客采摘的果蔬基地已达20家,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春夏秋冬皆可采玩。
“现在,村里活动变丰富了,小朋友都嚷着要多住几天。”来自上海的“资深自驾游客”陈先生,细数去过的“网红点”:胥岭油菜花节、平坡谷蓝莓节、艾利斯玫瑰园花灯节……
撬动全域美丽经济
行走建德村庄,很容易刷新对“农村”的印象。
在乾潭镇沛市村,白墙黛瓦的农民房、质朴素雅的竹编大门,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在钦堂乡葛塘村,村民们把旧轮胎做成大花瓶,悉心装扮自家庭院。
乡村面貌的巨大改观,始于建德市推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这些年,村里来了许多陌生又熟悉的面孔:设计师、施工队、运营商……村民们眼看着家门口的小池塘清淤了,阻塞多年的羊肠小道打通了,看戏排舞的礼堂也建起来了。
从“盆景”到“风景”,建德乡村完成了美丽逆袭,全市也掀起了民俗文化的新热潮。漫步梅城古镇,严州虾灯舞重回视野,古严州府再现万人空巷。
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也在撬动美丽经济。在桂花村,征求全体村民同意后,全村取消了保洁员岗位,每个人认领卫生包干区。桂花村村主任蒋益民说,得益于良好的村庄环境,目前村里已有4家民宿在营业、15家民宿在建设中。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新安江畔,这座古城擦亮村庄底色,正在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打响“消薄”攻坚战
在更楼街道桥岭村,村民秦泉坤怎么也没想到,种了十几年的番薯,今年产量能够提升2倍,价格还提高了三分之一。“全靠乡村特派员们,带着我们把番薯制成了番薯干,日子也越过越顺心了!”望着田里绿油油的番薯苗,秦泉坤喜上眉梢。
桥岭村,是当地的经济薄弱村之一。根据粗略计算,按照当前的生产规模,番薯干可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多元,预计年底就能顺利实现“摘帽”。
2016年,建德市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25个。
三产融合,成为不少经济相对薄弱村摘帽的“救命稻草”。今年4月,建德市向经济相对薄弱村分派了131名乡村振兴特派员,农旅融合成为了农村致富的重要手段。
此外,建德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通过整合85个经济相对薄弱村8500余万元帮扶资金,每年预计可实现租金收入500多万元,用于经济相对薄弱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