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县级医院和一个社区卫生的现代化故事——
健康浙江的基层足迹
本报记者 陈宁 唐梦霞
那是1991年的浙南,刚从温州医学院毕业的景宁青年雷镇海,带着一腔热情,准备投身家乡医疗卫生事业。但当他走进全县唯一一所公立医院,眼前落后的设备和人才缺口却令他犯难——基层的医疗水平该怎么提升?
这是2018年的小营巷,第七代卫生委员徐笛风正想方设法把垃圾分类做得更细,引进数字化手段管理垃圾不落地。此时距离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已整整66年,盛名之下的红巷如何继续做好“卫生标兵”?
两位平凡青年,两个不同的疑问,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健康。
“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卫生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全面小康、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今天,记者走进景宁县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寻找健康浙江的基层样板。
一家医院的30年之变
时间走到2005年,鹤溪之畔,一座崭新的门诊大楼刚刚投入使用。在景宁县,比这座大楼更出名的,是梁伟峰、罗秋平这两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
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双下沉、两提升”重大决策——推动“医学人才、城市医院”“双下沉”,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两提升”。
今年6月,当记者跟着景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雷镇海走进绿树掩映的医院时,这里一派繁忙。
一楼,“双下沉”专家、医院常务副院长李谷开始了新一天的专家门诊,诊室外,从县城和附近乡镇慕名而来的病人排起长队,诊室内,几位县医院的年轻医生围在他的身旁,准备临床学习;远程会诊中心,大均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吴家木和他的签约患者准时出现屏幕上,另一头,远在浙大一院的医生也准点出现,省、县、乡三级医院的医生的智慧在线上“交锋”;
“以前,我们不可能这么近距离地向省级大医院的专家学习,病人也不可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医疗资源。”在医院工作了27年的雷镇海逐渐找到了答案——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流动,就是补齐基层医疗短板的“钥匙”。
如今,景宁县人民医院在“双下沉”对口支援单位——浙大一院的帮助下,有了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浙大一院浙南诊治中心、6个名医工作室、7个专科联盟; 这里还建起了全省第3家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当地百姓“足不出县”就能找到大专家。一座县级公立医院的转型升级惠及一方百姓:据统计,2017年,景宁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62%。
一条巷子的60多年接力
“叮铃、叮铃……”早晨7时,清脆的铃声在小营巷响起。这是“专职”垃圾保洁员周建忠全新的一天,也是小营巷持续了60多年的卫生接力。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视察,让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成为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
薪火相继,代有传人。当“接力棒”传到了第六代卫生委员金凌手上时,小营巷社区率先成为了杭州“垃圾不落地”试点——室外不设垃圾桶。
“家里每天的垃圾往哪里扔?”“小营巷游客多,撤掉垃圾桶环境卫生怎么上得去?”于是,每天上下午各两小时的卫生巡查,成了金凌的必修课。早上8点不到,他就要摇着铃铛,提醒居民出来倒垃圾。
去年,小营巷社区启动了垃圾不落地3.0版——“333敲门行动”,社区联合居民、志愿者、物业,建立垃圾袋使用约定、分类约定、配合时间约定,并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行动。“这一全新的垃圾回收模式,填补了院落式垃圾分类不落地的空白。”第七代卫生委员徐笛风说,目前,社区垃圾的分类率保持在80%以上,实现了垃圾减量。
自从与垃圾这件小事“杠”上之后,环保理念也在小营巷社区深入人心,这里四次获评全国卫生单位称号;201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健康社区”称号。
15年来,在这条浅浅小巷,爱国卫生已经从一句口号变为一种纽带,联结着一代又一代人。
面貌一新的基层卫生
十多年来,浙江加快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努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卫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景宁县卫计局党组成员汤陈新,曾任英川镇卫生院院长,他记得:十几年前,走进一个乡镇,卫生院很好找,往往最旧的那座房子就是;当时没有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基层百姓量个血压都要先挂号再门诊;在乡镇,负责公共卫生的保育员地位很低……
直到卫生强省的大幕在浙江拉开——2006年,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从此,浙江的医疗卫生工作迈向新的征程。
6月上旬,记者在景宁县鹤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均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新面貌。在全省,医疗资源的上下联动,让数以万计基层百姓不再为了手术、复诊来回奔波;一座座县级医院转型升级,“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市县”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从“卫生强省”到“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全民健康与公共卫生,正在成为每个浙江人心头的大事。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6周年,年初,“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被列为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小营巷的“标兵”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小营巷是全国的‘卫生红旗’,我们一定会让这面红旗继续飘扬。”小营巷社区居民孙玲美告诉记者。
健康是民生之源。一个个基层样板,写下了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的城乡足迹:截至2017年,浙江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8.6岁,群众看病就诊满意率在90%以上;2017年成为首个所有市县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