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浙江

专注创新,为产业和百姓健康“做大事”——

“明峰”七年磨一剑

  如果说“互联网+医疗”、医联体建设的火热发展,正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看病逐渐容易起来,那么,高端国产医疗器械的纵深发展,无疑让普通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开始轻起来,真正看得起病。

  因此,舆论认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那些致力于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的医疗企业的一份功劳,比如,尤为出彩的我省的明峰医疗。

  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第79届CMEF医博会暨ICMD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展会上,明峰医疗董事长潘华素带着新推出的高端128层螺旋CT产品隆重亮相,并作了新品发布。

  发布会现场,潘华素将创业7年的产品创新称为“明峰速度”。她说,七年来,明峰医疗时刻不忘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通过降低机器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看病成本,切实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明峰医疗发布CT128新品,可谓是为国产CT争了一口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自林在展会上得知128层螺旋CT对外发布的消息,很感慨。他说,这是明峰医疗在为国产CT抢了一块地盘。

  国产医疗器械迎来新机遇,这家浙企想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从2011年到2017年,7年间,明峰医疗的自主创新之路已走得很远。

  2011年,明峰医疗在浙江宣告成立。2018年,由明峰自主研发的128螺旋CT正式对外发布。而且国家科技部多个CT“十二五”、“十三五”计划也在明峰医疗立项研发,特别是《256 排16 厘米高清高速大容积医学CT系统及核心技术研发》、《高热容量CT球管研发》《PET/CT 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系统集成》等,更彰显国家对明峰医疗研发实力的认可和肯定。业内尖端的CT256,明峰医疗也将于2019年隆重发布。

  作为浙商企业家,潘华素始终秉持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创立明峰医疗之前,她做过内科医生,当过医院院长,2011年得知美国FMI运营出现问题后,果断决定收购,并在一年后乘胜追击,创立了明峰医疗。

  得益于早年间的从医经历,她深知看病难、看病贵带给百姓的痛,也知道只有着手做自主研发的高端CT产品,才能破解看病难题,为老百姓真正带来福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医疗设备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投资分散、市场占有率低,高端医疗器械的自主品牌长期缺位,高端医疗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将“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是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国产医疗器械崛起的关键。眼下,得益于国家对高科技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正在迎来大好机遇。

  2012年,浙江省提出“健康浙江”发展战略。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支持医疗器械产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医疗器械在加强审评力量、科研立项、医保招标、金融保障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乘着政策带来的东风,明峰医疗近年来创新成果频出,CT128、CT256这些高尖端产品的研发就是医疗器械产业国产化、创新化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7年来,明峰医疗在自主创新中探索出了一条医疗器械企业的创造新路。

  明峰医疗的CT256,在既往产品的基础上具备更高性能的成像系统和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高速旋转的扫描架,旋转一圈只需0.23秒;高精度的CT探测器,使得图像更加清晰,这都将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在2016年,明峰医疗的CT产品参与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511件作品的激烈角逐,并从全球2000多件优秀工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优智奖。

  用明峰CT这样可靠稳定的医疗器械助推“小病能看,大病敢看”这一愿景的实现,是明峰医疗给出的承诺,也是明峰医疗作为国产创新型企业的脊梁与归宿。

  医疗数字化时代期许合作与机遇,国产医疗器械也要“走出去”

  国产医疗器械发展需要自我创新,也要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国产医疗器械,要发展更需“走出去”。

  2011年至今,明峰一连研发ScintaCare CT16 、CT64、CT128、CT256、全数字化PET/CT、ScintCare 1.5T MR、ScintaCareDR系列、US系列、明峰云、人工智能AI医疗等多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个科技创新成果的领先产品,已全部完成全影像链产品的产业布局。

  在与全球顶尖医疗技术的交流合作中,明峰医疗还将不断开拓创新旗下产品,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和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未来明峰还将着力参与促进国内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产品将覆盖医院所需的全部医疗和服务产业链。

  国产装备开拓新蓝海任重道远,民企期待“首台套”推动技术升级

  中国有着全世界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人口基数和病人总数,也有着任何国家无法匹敌的医院数量和规模体量。虽然总体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值得自豪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现在,个别特大城市或者个别大型医院部分领域的医疗水平,已经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必须意识到,这种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大型设备的购买、新型器械的购置、创新药物的引进、治疗观念的移植基础之上的。我们使用的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影像设备、成像系统、手术器械,甚至手术灯、手术床等器械设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但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不畅成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简称“首台套”)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

  2018年4月11日,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发改产业〔2018〕558号“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意见表明: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

  这对于奋斗在创新路上的国内企业而言,是一剂强心针。“我们期待在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出台支持浙产‘国内首台套’ CT和PET/CT采购规范,比如明确新建公立医院、三甲医院第三台以上、二甲医院第二台及以上、乡镇卫生院必须采购国产首台套的CT和PET/CT,支持医院大胆购买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PET/CT的广泛推广,可以减少中晚期癌症病人的数量,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指导规范,如建立三甲医院临床应用示范,采用政府集中采购,以及政府对产业化资金、人才、土地等多方位的扶持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CT科学家江浩川博士说。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这意味着部分设备如16排CT和DSA等已经无需再经审批即可配置。这对于我们来说,有喜也有忧。忧的一个例子是,有些医院哪怕知道国产CT和进口CT质量差距不大,但仍会盲目追求购买进口CT,国产CT的发展反而遇上了发展瓶颈。不过,虽然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难,但再难也要继续走下去。希望大家看到并支持我们的投入和付出,期待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我国医疗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潘华素说。 (本报记者)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08 “明峰”七年磨一剑 2018-07-16 7770842 2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