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信用浙江”加速跑

我省建立完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

  本报讯 (记者 刘乐平 通讯员 吴淑君) 最近,“信用浙江”平台曝光了最新一张环境违法失信“黑名单”。121家企业因为违法排放污染物等原因被实名曝光。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在行政审批、融资授信等领域将受到限制。据悉,目前,我省已在27个领域出台了失信“黑名单”制度。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公共信用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信用联合奖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信用信息应用广泛拓展。目前,我省信用档案工作日均查询量20万次以上,累计查询量超过2亿次。信用平台与浙商银行、杭州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全省各级法院将3至6个月判决未执行的案件信息在“信用浙江”上公开发布,累计执结案件150万件,总金额达550亿元。

  信用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省积极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实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新增赋码全覆盖,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99.8%,个体工商户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100%。在浙江,信用度“码”上见分晓渐成现实。此外,我省积极推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截至目前,“信用浙江”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0.4万条,行政处罚信息242.1万条。

  信用示范创建佳音频传。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省杭州市、温州市和义乌市入选,进一步擦亮了“信用浙江”这一金字招牌。

  基于日益完善的一体化信用平台,我省还探索构建信用综合监管体系。目前,我省“放管服”改革将重心转移到监管工作上。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总体上将以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和信用档案核心内容为基础,形成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先期将在省发改委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2.0平台、企业债券、节能检查等工作中探索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围绕“531X”工程,完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目前,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已于2017年7月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情况良好。

  省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围绕信用建设“531X”工程,以建立完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强化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为重点,以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为关键,努力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为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治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信用浙江”加速跑 2018-07-01 7663980 2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